姜楠坐在一旁,看着陈云生游刃有余地应对着她父母的盘问,心里又是好笑又是安心。这个人平时惜字如金,没想到关键时刻这么能说会道,把她爸妈哄得一愣一愣的。
于是她故意不说话,就坐在旁边捧着茶杯,笑嘻嘻地看着这一场三方会谈,偶尔和陈云生视线交汇,还能看到他眼底的带着点无奈的笑意。
聊了十来分钟后,最后一道红烧肉也焖好了。
“吃饭了。”姜楠适时开口。另外三个人应了声,然后几个人一起移步餐厅。
今晚的饭菜很丰盛,但顾及陈云生的清淡口味,姜友华和洪秋萍就没做辣口的,甚至连辣椒都没放。
陈云生一开始还有点担心自己吃不了辣会显得不够有诚意,但发现一桌子菜都没辣椒的时候,他先是惊讶,然后就忍不住偏头看了眼姜楠。姜楠留意到他的视线,比了个口型——放心吃,没下毒。
他面无表情地移开眼睛,心想和姜楠越熟,她本性中的那种跳脱就越明显。但他并不讨厌这样的熟稔。
洪秋萍和姜友华把他们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可什么都没说。闲聊一会儿后,两个人就围绕着陈云生的工作、家庭情况旁敲侧击。
“小陈家里是做什么的?”洪秋萍给陈云生盛了碗鸡汤,然后一边把汤碗递过去,一边状若随意地问了句。
陈云生放下筷子,接过洪秋萍递过来的汤碗,语气平静地说:“我爸做了点小生意,我妈平时忙着照顾家里。爷爷上了年纪,就在家颐养天年,他偶尔会和老朋友下下棋。和楠楠也下过几次。老人家很喜欢她。”
闻言,姜楠适时地露出一个笑。
“他们都很开明,不太干涉我的事情。”陈云生补了句。
“开明好,开明好,”洪秋萍喃喃重复着,又试探着问,“那你们以后有什么打算?是打算在江城定居吗?”
这个问题就有些深入了,涉及到未来规划。
姜楠连忙开口:“妈,我们才谈恋爱,没那么着急。”
陈云生却依旧从容,他看了一眼姜楠,眉眼变得温柔和煦,然后才转向洪秋萍和姜友华,语气郑重而诚恳:“叔叔,阿姨,我和楠楠是以结婚为前提在认真交往。未来的规划,我们会
一起商量。无论在哪里,我都会尊重楠楠的意愿,尽我所能给她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稳定的家庭。”
他没有给出具体的承诺,但话语里的真诚和担当却让人无法怀疑。尤其是那句以结婚为前提,瞬间安抚了洪秋萍和姜友华心中最大的疑虑。
姜友华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些,拿起公筷给陈云生夹了块红烧肉:“来来来,小陈,尝尝这个。这个红烧肉是我最拿手的。”
“谢谢叔叔。”陈云生接过红烧肉,笑着道谢。
洪秋萍也松了口气,开始热情地招呼陈云生多吃菜,语气里的戒备和试探少了许多,多了几分长辈对晚辈的关切。
一顿饭下来,气氛越来越融洽。陈云生始终保持着谦逊有礼的态度,回答问题坦诚又不失分寸,引导着话题走向轻松愉快的方向。
他偶尔还会不动声色地夸赞一下姜楠,说她独立、有想法、工作能力强,听得洪秋萍和姜友华眉开眼笑,哪怕他们能感觉到陈云生的事业没他说得那么简单,但他表现出的沉稳与谦和,以及对姜楠的细心,都让他们放心了不少。
姜楠看着父母被陈云生攻略得差不多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开始活跃起来,插科打诨,说说笑笑,让餐桌上的气氛更加热烈。
等晚餐结束,陈云生主动起身帮忙收拾碗筷,虽然动作不算熟练,但态度认真。不过洪秋萍哪里肯让客人动手,连连推拒,最后还是姜楠拉着陈云生坐回沙发,然后自己去和姜友华一起收拾。
过了一会儿,姜友华就离开厨房,泡了壶新茶,坐到陈云生对面,和他继续聊天。而他们的话题已经从最初的审问变成了更随意的闲谈,内容基本上是在济川和江城气候,两座城市的饮食习惯,还有养花种草的注意事项里面打转。
这些话题琐碎平常,但谁都可以说上几句,而且还不容易起冲突,或者冷场。
再加上陈云生知识面广,肯放低姿态,又总能适时地接上姜友华的话,并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自然不会显得咄咄逼人。姜友华越聊越觉得投缘,看陈云生的眼神已经带上了明显的欣赏。
姜楠和洪秋萍收拾完厨房出来,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相谈甚欢的场景。姜楠默默地在心里感叹——她当时和陈家人见面,那个鬼样子,没被立即赶出去,还真是多亏了陈云生的面子。
随后,姜楠和洪秋萍也进了客厅,四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了九点。陈云生适时地提出告辞,表示不打扰叔叔阿姨休息。
洪秋萍和姜友华热情地将他送到门口,反复叮嘱他常来吃饭。
“叔叔,阿姨,请留步。今天打扰了。”陈云生朝他们微微欠身。
“不打扰不打扰,以后常来。”洪秋萍笑容满面。
姜友华也拍了拍他的肩膀:“小陈,有空就来家里坐坐,陪叔叔下盘棋。”
“一定。”陈云生郑重答应。
姜楠眨了眨眼睛,笑着把父母劝进门,然后转身送陈云生下楼。走到楼道口时夜风拂面,飘来带着秋天气息的凉意。
“表现不错啊,陈同学,”姜楠裹紧了外套,用一种戏谑的语气说,“把我爸妈哄得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