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公报》那份印著,板垣征四郎吐血照片的报纸,如海啸席捲整个华夏时。
一场远比枪炮对决更为猛烈的,舆论核爆被引爆。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全国各地的学生。
北平、上海、武汉、广州……
无数热血青年,高举著报纸衝出校门走上街头。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严惩日本战犯!”
“誓死保卫我华夏山河!”
愤怒的口號匯成一股钢铁洪流,衝击著这座古老国度的每一个城市的街巷。
商人们罢市,工人们罢工。
就连那些平日里,只在茶馆里高谈阔论的士绅名流,
也纷纷发表文章慷慨陈词,要求南京政府,对日宣战。
民心如沸腾的岩浆被彻底点燃。
东北少帅张汉卿,七个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当时无数人心目中最靚的仔和民族英雄。
与外界的山呼海啸相比,南京黄埔路官邸的气氛压抑。
“啪!”
一个名贵茶杯,被蒋中正狠狠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疯子!他张汉卿,就是个彻头彻彻尾的疯子!”
指著桌上那份《大公报》,气得浑身发抖。
他怎么也想不到,张汉卿竟然敢玩这么大。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军事冒险了。
这是在用整个国家前途,和四万万同胞的性命做一场豪赌!
把所有人都,逼到了悬崖边。
戴笠垂手站在一旁,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长白山的惨败,让他顏面尽失。
派去趟雷的那些江湖悍匪,连个水都没溅起来,就被奉军连锅端了。
更让他感到恐惧的是,奉军在清剿完现场后,“意外”发现一名倖存的重伤员。
而这名伤员在被“抢救”过来后面对记者,声泪俱下地“坦白”了,
自己是受南京方面某位“大人物”的指使前来东北意图挑起內乱。
虽没有点名,但矛头直指何人不言而喻。
现在全国的舆论不仅在声討日本,更有一股暗流开始质疑南京政府,
在这场国难面前的曖昧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