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吕大防似乎也瞧出了几分端倪,看向自己的目光变得古怪起来,赵肠连忙道:“能者多劳嘛,对不对,文同兄?”
“是极是极。”文同笑著点头附和。
说实话,他一点不都在意赵肠为了自己偷懒而给他们加担子,相反视这为赵肠对他们的信任。
事实上不止他与范纯仁,似张亢、冯文俊、马怀德、郭逵、赵瑜等,无论涇原路还是环庆路,
赵肠都儘量放权给他们,不干涉其自主权,一来这些人都有实际领兵作战的经验,一般用不著赵肠为他们担心,二来赵肠自付不可能长期呆在陕西,因此有意想要锻炼诸人。
渭州的张亢、郭逵,镇戎军的冯文俊、赵瑜,环州的安俊、张,以及马怀德、杨文广,甚至包括折继閔、折继祖以及种诊、种諤等,皆是赵肠目前看重的一路军帅人选。
都说北宋缺將、南宋缺相,但现如今赵肠已经逐渐明白,其实北宋並不是缺將,而是良將难以在文官的约束甚至压制下冒头,好不容易混出一个狄青,其结局也是颇叫人晞嘘。
好在如今有他在,他会尽他所能庇护这些良將。
当晚,赵肠在城內酒楼摆宴,与石布桐、吕大防饮酒作乐。
宴中,石布桐也提及了他叔父张尧佐已官拜三司使之事,令范纯仁与文同皆为之侧目,要不是顾念和石布桐的交情,他俩横竖得问一句:凭什么?
这也难怪,谁让张尧佐以往给人的印象实在太差呢,哪怕是看在赵肠和石布桐的面上,范纯仁与文同也难以彻底对其改观。
相较二人,赵肠对此並不反对,甚至有些信息,毕竟张尧佐当上三司使,他建城批预算就更容易了,至於张尧佐本人能否胜任三司使这个职位不开玩笑地说,以三司衙门的內部体制,三司使的位子上就算拴条狗,其实也不影响整个三司衙门的运作一一前三司使叶清臣亲赴河北处理军粮之事,只是他觉得此事紧要,需亲自去处理,並不代表除了他就无人可以代替。
事实上叶清臣这事其实也办砸了,和前大名府留守章得象发生了严重衝突,结果落个二人都被贬官的下场。
次日,赵肠带著吕大防巡视了渭州的几处砖窑。
事实上,早在赵肠返回渭州之前,吕大防就已在高若訥的许可下视察了这几座由张亢命人兴建的砖窑,毕竟他来陕西是要代赵肠主抓筑城之事的,自然要提前检验渭州本地砖窑的成色。
至於检验结果,只能说马马虎虎吧,勉强可以用来筑城,但远不如他技术司改进的造砖工艺,
所幸他与沈早有预料,此行带来了十名供职於技术司的石匠,这十名石匠会带领砖窑內的匠工改进造砖工艺。
隨后,赵肠便又带范纯仁、文同、吕大防等人回到城內,与高若訥討论绘製平玛、贝玛等新城的建城图。
高若訥此番带来陕西的那五十名元隨中,本来就有善於营建者,早在赵肠决定於平玛、贝玛二处修筑城寨时,高若訥就已命其元隨绘製城寨的图纸。
赵肠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与修改,比如说外城墙的倾斜度,以防衝车、並阑,再比如棱堡设计,儘可能分割攻城的敌军,並令其在攻城时时刻处於三麵包夹的处境。
由於结合了后世的经验,经赵肠调整修改的城寨图並非方方正正的城池,更像是凹多边形,且外墙存有一定倾斜,造型怪异令在场眾人一时难以接受,可经赵肠解释说明,眾人才逐渐看出这种设计的利害之处。
最终,连高若訥这个枢密副使也点头认可了赵肠的修城设计,並非赵肠强迫,而是其確实看出了这种设计的利害之处。
又过一日,即九月初一,张亢、冯文俊、张亢、种诊等,各率本部兵马回到渭州,在见过赵肠后,冯文俊先率本部兵返回镇戎军去了,赵瑜、赵璞则继续领兵暂驻渭州。
在將吕大防引荐给张亢后,修筑平玛、贝玛二城的事,赵肠便丟给了张亢、冯文俊与吕大防等人,甚至於后续石布桐收购陕西的特產再运至汴京这事,他也丟给了高若訥,准备前往西夏境內,
近观西夏与辽国的决战。
次日,即九月初二,赵肠命郭逵、赵瑜各率两千蕃落骑兵为左右翼,命赵璞率一千五百保捷军团、五百清边弩手为前部,种诊所率近两千五百名天武第五军为中军,种諮所领千余杂兵、民夫为后勤营,共计近万人,浩浩荡荡向北前往西夏。
怀德军路与西夏交接处,驻有西夏静塞军司,大抵有两万步骑。
赵肠大军抵进,將这静塞军司嚇地不轻,如临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