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铮铮大宋 贱宗首席弟子 > 第89章 汴京来人(第3页)

第89章 汴京来人(第3页)

“再砸。”赵暘命令道。

於是孙昌、魏燾又是一番辛苦,將倒下的墙体砸成十几块。

此时赵暘蹲下身仔细观察断处,见断口处多为砖石本身而非水泥粘合处,遂满意地点点头。

事实上,沈遘已在信中提及,称水泥投入使用已不成问题,但赵暘还是希望亲自確认。

毕竟这些水泥是要用来造城的,造一座小城成本可能就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贯,万一错了差错,简直不敢想像。

满意之余,赵暘回到书房,提笔给沈遘写回信。

主要是两桩事,其一,让沈遘立刻与三司沟通,或者直接上奏官家,请三司儘快筹建新司用於製造水泥,儘快將成品运至陕西。

其二,让沈遘在石工案中找几个精於烧制砖石的工匠,派至陕西,助陕西四路就近兴建砖石工坊,毕竟水泥可以从汴京运至陕西,但若砖石也靠运输,那成本太大。

至於閒话,那自然是劝沈遘莫要参合朝中爭斗,最好少跟那些“眼神清澈”的太学生来往,歷来庙堂斗法,太学生几乎都是遭算计利用的受害方,但偏偏还是有许多人一头栽进去。

写完给沈遘的回信后,赵暘又给官家写了封信。

毕竟官家这次儘管没有写信,但却授意入內省送来了近三十斤茶叶,如果不是入內省在第一批炒茶时炒糊了,那么这应该就是宋国第一批炒茶,意义非凡。

这份心意,赵暘自然要做一番感谢。

包括张贵妃也要感谢一番,虽说这位娘娘在朝野乃至宫內的名声不怎么好,但对他倒还真不坏。

於是赵暘先提笔写他赴陕西的经过,再写入陕西后的见闻,包括见涇原路官吏將领的评价,以及他之后准备做的事等等,都不分巨细都写了上去。

写完书信,赵暘派人请来石布桐。

得知自己得返京送信,石布桐的表情顿时耷拉下来,论原因无非就是他舅舅张尧佐给他造成了太大压力。

说真的,当初见石布桐唯唯诺诺的样子,赵暘与范纯仁都以为他其实是个草包,甚至文同还在酒桌上劝他,后来石布桐高中进士,眾人才知道这人是真有的才华的,只不过他舅舅张尧佐对其的要求更高,且对他的仕途都做了安排,这令才二十来岁的石布桐有点难以承受,故寧可外任县丞也不愿呆在京朝。

见他这幅表情,赵暘拍拍他肩膀出主意道:“你若不想被你舅舅左右仕途,想趁年轻四处转转,我可以保举你做个转运使,日后专门负责帮我將一些东西从汴京运至陕西。”

“好!”石布桐眼睛一亮,连忙答应。

白捡一个劳力,赵暘也是颇为高兴,毕竟石布桐也算是他这拨的人,日后让其负责押运水泥,相较其他人更让他放心。

於是赵暘在给官家的书信中又加了几句,並陈述了利害,让石布桐欢欢喜喜地带著离开了。

之后几日,赵暘留在渭州,与张亢、郭逵討论驻营、设防之事,期间也会见了此前枢密院派来的勘察使,得到了那几名勘察使的记录文书,按当初赵暘给枢密院的建议,每二十里一座小城,或者称驻军要塞,密密麻麻地注满了整幅涇原路地图,令看到此图张亢、郭逵目瞪口呆。

“这……这最起码数十处,都要筑城?”张亢咽咽唾沫道。

“对,都要筑!主打一个固若金汤、无懈可击。”

“……”

张亢、郭逵面面相覷。

记得之前他们还暗下庆幸赵暘与范仲淹主张一致,皆主张筑城防守,直到看到这幅“筑城方位图”,他们才知道范仲淹的筑城与赵暘的筑城完全就是两回事。

期间,赵暘也向张亢提及了兴建烧砖工坊一事,张亢愣愣点头。

而与此同时,有关於宋国欲取缔羈縻,对陕西境內蕃民编户齐民一事,亦率先在涇原路传得愈演愈烈,大大小小共十几支羌、蕃部落得知了消息,连忙派人至渭州探问究竟。

高若訥亲自出面与这些部落首领交涉,但成果並不乐观,但凡是总部落人口万人以上的首领,几乎都不接受。

双方关係因此迅速变得紧张,涇原路境內“六州三军”全部进入警戒状態,各军清点军士、盘点军械,以罕见的强硬姿態告诉境內蕃民,编户齐民,势在必行!

这令宋国域內的羌蕃部落又惊又忧,不乏有人慾联合起来对涇原路施压,组织各部落首领一同前往渭州,与渭州一方交涉。

这次交涉,赵暘也有出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