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铮铮大宋 贱宗首席弟子 > 第72章 三月(第1页)

第72章 三月(第1页)

当日,传闻官家在福寧殿与范仲淹谈了许久,待其回到垂拱殿后,便立即召集政事堂诸位相公。

片刻后,待诸位宰辅陆续来到垂拱殿,官家正色问询道:“范相公已归京朝,朕欲召其回到中枢,不知诸位相公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陈执中、文彦博、宋庠、庞籍、高若訥、叶清臣几人神色微变。

对於范仲淹返回京朝,昔日这六位相公態度各异。

首先是陈执中与文彦博,他俩对范仲淹的返朝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但实际政见则偏向“反变法派”,確切地说反对范仲淹变法改革中的针对“荫补”与“磨勘”二事的改革,即“明黜陟”与“抑侥倖”。

毕竟陈、文二人都出身文人世家,范仲淹的改革有损他们家族及子孙后代的利益,但出於职责所在,他们当初並未明確反对范仲淹,只是冷眼旁观,静观范仲淹等人能否做到改革。

若能,他们也能接受这种改变。

这也是朝中相当一部分世家出身的文官所持的普遍態度,但另外一部分文官阶层,包括在野的世家,则其核心利益还包括“土地”一项。

而宋庠与高若訥为明確的反对方,与其说是政见向左,且范仲淹提出的变法改革有损其利益,倒不是说是二者与范仲淹存有私怨。

剩下的叶清臣与庞籍二人,则持较不明显的赞同:赞同范仲淹返回京朝,但又担心阻力甚太,以至最后帮不了范仲淹反而令自己罢黜丟官。

但赵暘的出现,令官家坚定了召回范仲淹的想法並付诸实际,这使叶清臣与庞籍的支持逐渐明朗,也使宋庠与高若訥的反对逐渐失效,再加上钱明逸被贬为知州,而宋庠昔日又不愿与赵暘撕破脸皮,故“反变法派”在朝中逐渐势微,仿佛蛰伏了起来,直至今日,范仲淹返回中枢已成定局。

在一番短暂的寂静过后,首相陈执中率先就此事表达了赞同:“范相公確乃国之栋樑,忠君爱国,臣赞同召其回到中枢,却不知官家欲授其何等官职?”

其余诸位相公纷纷看向官家,其中属宋庠与高若訥最为关切。

见此,官家沉思一番后道:“朕……欲先恢復范卿昔日参知政事一职。”

参知政事?

诸位相公相视一眼,看不出来有何反应,毕竟以范仲淹的资歷回归中枢,任参知政事这是最起码的。

思忖一番后,宋庠看了一眼庞籍,出言试探道:“范相公昔日久在陕西四路经营,对夏甚为熟悉,今枢密院重擬对夏战略,臣以为何不任范相公枢密院任职?”

庞籍闻言看向宋庠,但並没说什么。

然而官家却摇摇头道:“枢密院有宋、庞两位相公在就足够了,范相公朕另有他用。”

听到这话,诸位相公心中便明朗了:官家还是打算要范仲淹重启变法一事。

除了明朗此事,眾人亦对官家方才那话感到惊异,尤其是宋庠本人——什么叫枢密院有宋、庞两位相公就足够了?他宋庠不是即將调入都堂出任末相了么?

其余几位相公也感到纳闷,但又不好贸然询问,遂缄口不言。

见眾位重臣对此並无异议,官家又道:“除此之外,朕还欲下詔召欧阳修、韩琦、富弼、蔡襄、杜衍等人返回京朝,诸卿又意下如何?”

这话一出,重启变法一事已万分明朗。

其中高若訥最恨欧阳修,別看他被赵暘左喊一个“小高”、“若訥”,右喊一个“君子贼”毫无反应,那是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斗不过那小子,与其愈发丟人受辱,还不如听之任之,但欧阳修……

当年若非欧阳修写信骂他,今日那个赵姓小子又岂会喊他君子贼?

“官家……”

他正要开口,未曾想宋庠亦同时开口,声音盖过了他:“欧阳修、韩琦、富弼等诸位学士大多都在河北路任职,眼下河北水灾后续未平,兼之黄河改道,契丹对此態度不明,臣认为不宜於此刻召回诸位相公。”

高若訥转头看了一眼宋庠,略一思忖也就不做声了。

其余几位相公亦看向宋庠,但不能否认,宋庠这话也確实在理。

官家也因此陷入了沉思,半晌皱眉道:“既如此,先召蔡襄、杜衍、余靖几人如何?”

蔡襄当前在福州任知州,杜衍则致仕閒居於南京应天府,而余靖则在庆历变法失败后左迁匠作少监,分司南京,儘管后来官升光禄少卿,但既未召回京朝,也未出任河北,官家有意先召回这几人,宋庠碍於方才那番说辞也不好拒绝。

於是官家当日下詔,召蔡襄、杜衍、余靖几人返朝。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