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继閔儘管不知信中內容,但大致也能猜到几分,因此在接过书信后大为动容,情不自禁正色道:“小赵郎君愿为我折家作保,这份恩情无以为报,日后府州折家定为小赵郎君马首是瞻。”
“定为小赵郎君马首是瞻。”其弟折继祖亦一脸严肃道。
“唯官家马首是瞻就得了,传出去还以为我想做什么。”赵肠开了个玩笑,隨即安抚折家兄弟道:“我愿为折家作保,是因为我知折家乃大宋忠臣,世代镇守边域,功劳、苦劳皆值得称颂,奈何朝廷惧唐末乱象,崇文抑武,才使折家及国內诸多武官蒙受不公。我虽不敢保证能彻底改变此现状,但也会竭尽所能提高军士及武人待遇,望折家一如既往,为国守疆。”
折继閔、折继祖兄弟听得连连点头,拱手抱拳正色道:“请小赵郎君代稟官家,折家当誓死为国守疆。”
隨即,赵肠吩附军士宰羊煮肉,设宴为折家兄弟送行。
宴后,张亢连夜赶回渭州去了,毕竟近段时间他就在主持渭州一带的编户事宜,將渭州境內诸蕃部落打散,与汉人混居,虽说能允许迁至渭州的羌人,蕃人,大抵都是不至於会对宋国造成威胁,但人口基数怎么说也有两三万,需要一段时间来安置。
次日,六月初九,折继閔、折继祖兄弟启程返回府州,赵肠带著眾人相送。
送別时,折家兄弟自然也不忘讲述一番他家乡州府的美景,邀赵肠日后得空定要去走一趟,赵肠笑著答应了。
毕竟麟府二地也是宋、夏边境,赵肠迟早也要去一趟,切实了解当地情况。
此后两三日,怀德军路正式施行编户齐民,首当其衝的便是贝玛部落,近七八千族人的大部落,需迁走多达九成的人,主要安置於镇戎军、渭州、州等宋国控制力度较强的州,唯剩下族长尔玛洛与其亲眷大概数十人可以继续居住在此。
此事由范纯仁、文同並渭州方面派来的文吏负责,郭逵率四营蕃落骑兵沿途护送。
在族人远迁之际,赵肠特地找到尔玛洛族长,见其神色复杂,自是不吝一番安抚:“又不是生离死別,何必做此態?贝玛是首个答应內附的部落,我已有所优待,儘量设法將贵族族人都安置在涇原路,最远也不过州。若逢年过节要祭祀先祖,一两日便可到贝玛。至於你族人日后谋生,你也不必担忧,我已下令各军州妥善安顿,务必令每一名归附羌人皆有谋生差事,想放牧依旧可以放牧,其他也无不可,哪怕什么都不会,也可以到渭州的砖坊烧砖,那里正缺人手,据我预计,这份营生至少可以干十年——“
尔玛洛族长知道赵肠为了陕西的长治久安,必不会亏待他羌人,心情复杂的他倒也无心听赵肠细细表述,点点头后问道:“我族迁离此地,部落驻地日后亦改建为榨场,介时附近草场该如何处置?”
赵肠想了想道:“吉子吉莫部落,且部落等小族,会迁居至此,还有一些汉蕃。”
“这些小族倒是好运气。”尔玛洛心情复杂道。
“也谈不上。”为了让尔玛洛心顺,赵肠稍稍透露了一些安排:“待这些小族安插落户后,渭州会专门派官吏担任里正,负责当地蕃民一切事务—介时你为贝玛这座榨场的都监,名利双收,
他们可远不及。”
听到这话,尔玛洛的心情顿时转好。
不得不说,在被迫放弃族长的实权后,他就指著榨场都监这个位子了,毕竟这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油水十足的位子。
相较之下,另一桩事也令他颇为在意。
斟酌一番后,尔玛洛试探赵肠道:“若我没有猜错,接下来赵帅就要对別勒部落下手了吧?”
“你也见过杨守素?”赵肠有些惊讶道。
“杨守素?”尔玛洛一愣,迟疑道:“好像听说过———”
一见他神色,赵肠就猜到尔玛洛並未见过杨守素,倒也不隱瞒,淡淡说道:“西夏官员,据说是赫连部落的族长巴吉尔请来助阵的。”
“哦。”尔玛洛恍然,隨即心中一惊,有些惊疑地看向赵肠,好奇问道:“赵帅从何得知此事?”
赵肠淡淡一笑,也不回答,反问道:“后悔了?”
尔玛洛微微一惊,眼下他即便后悔也晚了,又岂敢承认,连忙摇头道:“赵帅待我等已仁至义尽,岂有后悔?我只是觉得,叫我部落內勇儿去放牧、耕地,未免有些可惜,若赵帅要討伐別勒,
我愿率族中勇儿相助。”
赵肠看了眼尔玛洛,没有回话。
见此,尔玛洛又气又急道:“我愿遣散族人,任凭赵帅安置落户,赵帅还不信我?如此,我愿將妻儿迁至平玛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