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室里摆著一排排玻璃柜,里面放著各种海洋生物的標本:有比林澈胳膊还粗的魷鱼乾,有五顏六色的珊瑚,还有眼睛像灯泡一样的深海鱼標本。
陈阳凑在一个鯊鱼標本前,小声惊嘆:“这鯊鱼牙也太尖了!比我爸渔船上的锚还锋利!”
“这是黑鰭鯊的標本,”辅导员介绍道,“以前在南海海域很常见,现在因为过度捕捞,数量少了很多。”
林漾站在林澈旁边,手指点著玻璃柜里的珊瑚標本:“这珊瑚没有红礁岛的好看,红礁岛北崖的珊瑚是粉红色的,晚上还会发光,比这个亮多了。”
林澈点点头,小声说:“我记得你以前说,要带我去看的。”
“你不是已经去看见了吗,我藏在那个洞里的秘密。”林漾笑了笑,伸手碰了碰他的胳膊,“以后咱们回红礁岛建观测站,天天都能看。”
这时李响拉了拉林澈的衣服,指著旁边的一个玻璃罐:“林澈,你看这个!这是不是你说的蓝眼泪?”
玻璃罐里装著透明的液体,里面漂浮著一些细小的蓝色颗粒,在灯光下泛著微弱的光。
林澈凑过去看,心里突然一紧——这和他小时候跟哥哥在月牙湾海边看到的蓝眼泪很像,那时候哥哥牵著他的手,蹲在沙滩上看那些发光的颗粒被浪卷上岸。
“这是夜光藻的標本,”辅导员走过来,“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蓝眼泪,其实是一种浮游生物,受到刺激就会发光。咱们学校的培养室里,还养著活的夜光藻,等会儿去培养室就能看到。”
林漾的声音轻轻传来:“活的夜光藻比这个亮,晚上看的时候,像把星星撒进了水里。”
林澈转头看他,林漾正看著玻璃罐,眼神里带著点怀念。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他的脸上,左眼尾的痣格外清晰,像一颗小小的星星。
从標本室出来,辅导员带著他们往培养室走。培养室的光线比標本室暗,里面摆著一排排的培养缸,缸里的水泛著蓝幽幽的光。
最里面的一个大培养缸前,围了不少人,林澈挤进去一看,瞬间屏住了呼吸——培养缸里游著十几只水母,身体是半透明的,像一个个小伞,伞边缘垂著细长的触手,在水里慢悠悠地漂著。
最神奇的是,它们的身体会发出淡蓝色的光,隨著水流的晃动,光也跟著闪烁,像一个个漂浮在水里的小灯笼。
“这是海月水母的一个变种,经过人工培养,能持续发光,”辅导员解释道,“咱们学校的科研团队,正在研究它们的发光机制,看看能不能应用到生態监测上。”
陈阳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对著培养缸照了照,笑著说:“这水母也太好看了!比我上次在海洋馆看到的还亮!”
林漾靠在培养缸旁边的墙上,看著里面的水母,嘴里嘟囔:“好看是好看,就是没红礁岛的磷光自然。红礁岛的磷光,是整片海都在发光,走在水里,脚边都是蓝幽幽的光,比这个壮观多了。”
林澈点点头,小声说:“我记得,小时候你带我去看蓝眼泪,我还不小心踩进了水里,脚边的水都亮了。”
“你那时候嚇得差点哭,”林漾笑了,“还说水里有星星,要把它们捡起来带回家。”
“我那时候不是小嘛。”林澈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这时陈阳突然转头问:“林澈,你在跟谁说话啊?怎么总对著空气点头?”
林澈的脸瞬间有点红,赶紧解释:“没、没有,我就是在想事情,想我小时候在月牙湾看到的#039;蓝眼泪#039;。”
“哦?同学你见过#039;蓝眼泪#039;?”辅导员正好走过来,听见这话,笑著问,“在哪见的?#039;蓝眼泪#039;不是每个海边都有的,而且一般只有春末夏初才会出现。”
“在月牙湾,”林澈说,“我小时候,跟我哥去看过,晚上的时候,像是流星落入了海里,特別好看。”
“月牙湾?”辅导员眼睛亮了,“我知道那个地方,以前去过一次,那里的海洋生態保护得很好,#039;蓝眼泪#039;出现的频率也比其他地方高。你们要是感兴趣,以后可以申请去做野外实习,咱们学校和当地的渔业站有合作,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那里採样。”
林澈心里一动,立刻转头看林漾。林漾正看著他,嘴角带著笑,眼里的光像培养缸里的水母一样亮:“听见没?以后有机会回去了,咱们可以一起去北崖看珊瑚,还可以看#039;蓝眼泪#039;。”
“嗯!”林澈用力点头,心里突然充满了期待——他以前总觉得,月牙湾、红礁岛都是他和哥哥的回忆,是遥远的过去;可现在觉得,红礁岛也是他未来的方向,是他和哥哥要一起去的地方。
从培养室出来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辅导员让大家自由活动,下午再去领实验手册。
陈阳提议去食堂吃海鲜面,李响赶紧附和:“我听说食堂的海鲜面特別好吃,汤是用扇贝和大虾还有好多料熬出的,而且配菜也良心,再配上现擀的面,巨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