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临夏八坊十三巷简介 > 第121章 舌战(第2页)

第121章 舌战(第2页)

“大人,小子名叫方临。”

“可曾加冠?”

“未曾。”

“可有功名?”

“未有。”

“好,你有什么想法大可说一说,不要怕恐冲撞了前辈,今天咱们就是要畅所欲言的嘛!”

蒲知府顿了一下,又道:“你身无功名,代表百姓,最能听到真实声音;你未曾加冠,尚未成年,若有错处,也可说得一句童言无忌,不知者无罪嘛!”

他说到这里,看向那群文人:“你们说,是否是这个道理?”

“不错。”

这群落魄守旧文人,纷纷大度点头,脸上满是胜券在握、让一让后辈的宽容笑容。

毕竟,在他们看来,一个半大少年能说出来什么,就算是支持通俗小说的,他们也有信心,三言两句就给对方忽悠瘸了,让此人对通俗小说深恶痛绝。

见到这一幕,台下一些人的反应,却是极有意思。

桂花嫂抿了抿嘴;刘掌柜、董祖诰也是忍着没笑出声,竟然有人如此轻视方临,知道接下来有好戏看了。

方临听着,也是觉得蒲知府是个妙人:‘蒲知府的确有趣,不是将我拉出来,就管杀不管埋,先以无功名,将我定义为百姓,又以未加冠,定义为少年,童言无忌……如此疯狂迭甲,也算是让我可以畅所欲言了。’

“那小子就说了?”

方临首先看向仲宗典:“小子孤陋寡闻,却也听闻京师督察院、应天国子监,乃是朝廷中枢,天下楷模,如何不能代表官方意见?若不能代表,我等百姓空口白牙,就能代表官方意见了么?”

他双手一摊:“没这个道理嘛!小子窃以为,朝廷衮衮诸公所做之事,必有全盘考虑,若只因为暂无明文,就对抗朝廷,岂非是藐视朝廷,不遵法度?”

众人听着纷纷点头,的确是这么个道理,当下大夏朝廷还是极有公信力的。

仲宗典怎敢背上‘藐视朝廷,不遵法度’这口大锅,更不可能堂而皇之说朝廷衮衮诸公遭奸人蒙蔽,若是公开说,那真是前途无亮了,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小兄弟,你却是不知,开国初年,太祖明文禁止,言‘除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不禁外,余者皆禁,但有非所该载者,交有司论处’。”

“此一时彼一时也。”

方临驳斥道:“开国初年,百废待兴,当时时代背景下,太祖自然要禁绝娱乐,让百姓专心生产……如今,在陛下、朝廷衮衮诸公领导下,已然臻至盛世,情形大为不同。足下可是对陛下、朝廷衮衮诸公信不过,以为放开通俗小说,就会坏了这煌煌盛世?”

仲宗典自不敢说‘对陛下、朝廷衮衮诸公信不过’,只能道:“自然不是,只是……只是……”

只是如何,磕磕绊绊,一时却是有些说不下去了。

“哼,小儿诡辩。”庄育清站出来:“这是太祖之法,祖宗之法不可废!”

“哦?”

方临向庄育清看去:“京师督查院、应天国子监,乃是朝廷口舌,代表陛下意思,阁下忽略世情变化,只是一口坚称祖宗之法不可废,是欲陷陛下于不义乎?”

这口锅更大,庄育清自不敢接,讷讷无言。

方临驳倒此人,又主动看向下一人——代宗启:“阁下说的《剪灯余话》,小子不才也曾读过,其中有一篇《长安夜行录》,说的是小贩妻子被宁王强抢霸占,其中却有一帮御用文人,为主子粉饰罪行,以此欺压平民,掩盖事实,致使颠倒黑白,是非不分,岂不荒唐?”

“我曾听闻,贪官官官相护,阁下以此书举例,轻之贱之……唉!”

他没说下去,只是摇摇头。

对方之前裹挟民意,此刻方临同样在裹挟民意,百姓对贪官恨之入骨,听了《长安夜行录》故事,自然对为恶人张目的书生深恶痛绝,此时代宗启还没说话,就被骂声淹没。

“此人必然是被戳中心声,正是书中那般只知文过饰非、歌功颂德的读书人。”

“是啊,要不然怎么会说《剪灯余话》的坏话?在我看来,此人心思恶毒,就是想禁绝这类书,好让咱们都只能去看他歌功颂德的屁话。”

“如此说来,通俗小说还真是不能禁。”

……

场外声音开始反转了!

方临气势如虹,继续看向下一人:“阁下说《忠义水浒传》并不可看,只有《五伦全备记》,才是经典?”

“是。”荣才林昂首挺胸,承认道。

“我却也读过阁下作品,对其中一篇,至今记忆犹新。”方临突然道。

“哦?竟还读过我的书,你这小儿……不错。”荣才林居高临下淡淡点头,评价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