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你误会了。”
陈然伸手指了指北方“我是说,你该去为燕王求情了。”
“燕,燕王。”
“北平布政司出了这等事情,燕王自然是难辞其咎。”陈然笑言“陛下你该为燕王求情才是。”
反应过来的朱标苦笑“老四啊老四,满脑子只有打仗,发生在他眼皮子底下的事儿,居然都没看到。”
洪武时期的藩王,那是真正的藩王。
地方军政大权一把抓的那种,地位很高。
与后来那些被当作猪来养的所谓藩王,完全是两种待遇与状态。
以朱元璋的脾气,老四治下发生这等事情,一顿臭骂是必须的,叫回应天府暴揍一顿,那更是理所当然。
毕竟在他的心中,只有长子朱标才是儿子。
燕王一脉才是陈然的主要目标,只不过他们长期待在北边,一直都还没遇上。
朱标干脆起身,拿着奏疏就往外走“子厚,随我一起去。”
他能察觉到父皇对陈然有隐约的防备之心,却是觉得毫无必要。
所以有机会就带着陈子厚在皇帝面前晃悠,想要消除误会。
来到御书房,说明了来意,朱元璋顿时色变“老大,这事谁跟你说的?”
他周密安排的计划,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发动,就被人给看穿了,这让老朱感觉有些难以置信。
朱标没说话,只是转首望向了一旁的陈然。
“。你以前真没当过官?”朱元璋大为惊异“通过一份弹劾奏疏就能看出来这么多,其智近似妖!”
大明的弹劾奏疏,每天几乎都有数百份之多。
可以说,只要是做官的,就没有不被弹劾的。
想要从这么多的东西之中,精确寻找到老朱埋伏下的暗笔,并且一眼就看穿了其本质。要么就是身居高位,经历过许多这等事情。
要么就是官场沉浮多年,经验丰富。
如果都不是,那就只能是说,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陈然这儿,除了经验与经历之外,还有历史书的加成。
他看到奏疏的时候,就对上了最近在现代世界图书馆里看的《明史》。
这分明就是洪武四大案之一的郭桓案。
老朱不知道,只觉得此人多智近似妖!
若是早出生个二三十年,甚至成了那陈友谅的军师简直不敢去想。
朱元璋对陈然的感官态度,也是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有本事的人,自然会得到尊重。
而且以朱标的年纪来说,正好给他打辅助。
“这事情你们自己心里知道就行。”朱元璋提点一二“老大,老四的事情现在不提,等他回来的时候你好生跟他说说,别整天就想着要打仗打仗的!看看他治下的百姓,都过成什么样了。”
“是。”朱标松了口气“四弟回来,我定会好生说教。”
既然朱元璋将教育老四的事情交给了自己,那就是说不会亲自处罚老四了。
成功拉了兄弟一把,自是心情大好。
朱元璋的目光,又落在了陈然的身上“你现在还住在东宫?”
“是。”
“这样。”他想了想说“汪广洋的宅子还没安排,那就给你了。”
汪广洋,曾经是大明的宰相,更是被朱元璋称赞为‘张亮,诸葛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