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唐协律郎在线无弹窗 > 0513 夫妻失和(第1页)

0513 夫妻失和(第1页)

张岱还没来得及回答,武氏便又开口道:“渤海公乃是至尊心腹、供奉宸居,哪得闲暇去听这些无聊人事!此计阴邪鬼祟,正直之人听后都要洗耳唾弃,又会有什么指示!”

如果说刚才武氏的语气还只是有些让人不明所。。。

张岱辞别高力士,步出府门时天色已晚。长安城的街鼓刚刚敲过二更,夜风裹挟着秋寒扑面而来,他紧了紧外袍,缓步走入灯火稀疏的坊巷。一路行来,耳畔仍回荡着高力士那句“你以为赢了,其实只是进入了更深的局”。这话如铜钟余音,在心间久久不散。

他知道,宇文融倒台,并非终结,而是一场更大博弈的开端。

裴光庭借御史台之力雷霆出击,朝野上下皆赞其刚正不阿,连皇帝也亲书手诏嘉勉:“卿能肃清奸蠹,朕甚慰之。”然张岱心知肚明,裴相公之所以能在短短数日内掌握确凿证据、迅速发难,背后少不了自己先前布下的线索与舆论铺垫。但如今功劳尽数归于裴氏门庭,自己不过一介协律郎,连奏章署名都未曾列入,仿佛一切与己无关。

这正是他所愿。

树大招风,功高震主,古来皆然。他年纪尚轻,资历浅薄,若此刻锋芒毕露,反倒成了众矢之的。不如藏身幕后,以静制动,待时机成熟,再图进益。

然而,他亦清楚,李林甫不会就此罢手。

那一日李府堂上,李林甫望着他的眼神,既有惊异,也有忌惮。那句“你比我想象的更像你祖父”,看似夸赞,实则暗含警告??张氏一门曾位列三公,声望?赫,后因党争牵连被贬岭南,几近灭族。如今张岱复起,手段凌厉,步步为营,岂能不让人心生警惕?

更何况,宇文融虽倒,其党羽未除。户部侍郎崔慎行、京兆少尹薛?、监仓御史王?等人,皆与其往来密切,如今人人自危,必欲寻机反扑。而最令人忧惧者,乃是武惠妃一系的态度始终暧昧不明。宇文融曾为其私库理财多年,传闻二人之间另有密约,如今宇文融落网,那些见不得光的账目一旦曝光,恐将波及宫闱。

张岱边走边思,忽觉身后脚步轻促,似有人尾随。他不动声色,转入一条窄巷,借月光从墙影中瞥见一道黑衣人影悄然停驻。他唇角微扬,猛然转身喝道:“谁?”

那人一惊,随即抱拳跪地:“公子勿惊!小人乃丁青家仆,奉命前来传信。”

张岱眉头一皱:“丁青不是已被调往河西巡查仓廪?何故遣你入京?”

那仆人低声道:“三日前,丁大人在陇右查到一批‘虚籍实粮’案卷,涉及关中十七县,其中竟有李林甫亲信签押的放粮文书!本欲飞马上奏,却被一队巡骑截住,强行带回京兆府拘押,罪名是‘伪造官文,扰乱括田’!”

张岱瞳孔骤缩。

丁青是他安插在外的重要耳目,此人老成持重,办事缜密,绝不会无端犯险。所谓“伪造官文”,不过是欲加之罪。真正的原因,恐怕是他触到了不该碰的东西??李林甫借括田之名,虚报垦亩,侵吞税粮!

朝廷近年推行括田括户,旨在清查隐匿田产,增加赋税。此政本为良策,可一旦落入权臣手中,便成了搜刮百姓、中饱私囊的利器。若李林甫果真操纵此事,那便是动摇国本的大罪。

“他人现在何处?”张岱沉声问。

“囚于京兆府南狱,不得见客。但昨夜有狱卒偷偷传出一张字条。”仆人从怀中取出一封油纸包裹的小笺,双手呈上。

张岱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用炭笔潦草写着八字:“井未封,龙将醒。”

他心头一震。

这是丁青独有的暗语。“井未封”意指真相仍在流传,“龙将醒”则是警示:皇帝或将察觉异常。显然,丁青在狱中仍未放弃传递消息,且暗示此事尚有转机。

张岱闭目凝神片刻,忽而睁眼,对那仆人道:“你即刻返回陇右,联络丁大人旧部,把那份原始案卷抄录三份,一份藏于敦煌驿馆夹壁,一份交予河西节度使幕府参军赵元礼,最后一份……设法送入太史局。”

仆人愕然:“太史局?那里不过是观星卜历之所,如何能涉此等大事?”

张岱冷笑:“正因为看似无关,才最安全。况且太史令张遂,乃我族叔祖门生,可信。”

仆人领命而去。

张岱立于巷口,仰望星空。北斗斜挂,紫微微动,似有云气遮蔽帝座。他忽然想起少年时祖父教他读《周易》的情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那时他还懵懂不解,如今方知,天地运转之间,自有征兆隐现。

翌日清晨,张岱照例赴太常寺点卯。协律郎职司雅乐修订,本是清闲之位,但他近日却频频出入乐工坊、教坊司,甚至亲自参与新编《破阵乐》的配器校音。旁人只道他痴迷音律,殊不知他另有所图。

原来,教坊之中多有宫人往来,而其中一名掌灯女官,正是裴光庭胞妹的贴身侍婢。通过她,张岱得以间接获知宫中动态。据昨夜密报,皇帝已在禁中召见裴光庭两次,询问括田进展,言语间似有不满之意。更有一事耐人寻味:武惠妃近日屡请为子祈福,特奏准于曲江池畔建斋坛七日,广邀僧众诵经,耗费巨万。

“这是在造势。”张岱心中冷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