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造所的修缮步入正轨后,刘奚每天的生活便变得十分有序。
每天上午处理尚书台的公务,偶尔指点几位前来的小吏。
下午练剑术和马术,顺便和几位工匠们討论各种新玩意的研发。
每过几日,则出去城外,从流民中挑选工匠和少年人,顺便以试工的名义分发粮食。
不过今天刘奚却没有练剑,而是一直在捣鼓什么东西。
“郎君,这是在做什么?”
周广宗终於按捺不住好奇,探头进来。
他看到刘奚正坐在一张矮几前,手里拿著几张裁切整齐的黄麻纸。
他用一把小巧的锥子在纸张的一侧精准地打上几个小孔,然后取过一根穿著丝线的长针,熟练地穿引、打结。
很快,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便成型了。
“此物,我称之为线装书。”
刘奚將册子递给周广宗。
周广宗接过来,学著刘奚的样子翻阅。
他惊喜地发现,这东西可以单手持握,隨意翻到任何一页,比他见过的所有捲轴都方便百倍。
“这……这可真是个好东西,若是军中舆图和名册都用这个,那可就方便多了。”
刘奚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它確实是好东西,但现在还不够好。”
他指著册子,“你看,封面太软,容易卷边,纸张的边缘也容易磨损。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慢慢改进的地方。”
周广宗是个粗人,听不懂这弦外之音。
但刘奚心中清楚,这线装书,就是他为尚书台那些甲方准备的鱼饵。
它技术含量低,效果却立竿见影。
这是远超时代的订装技术,要知道现在的书都是模仿的捲轴。
后面还会出现《西游记》电视剧里面那种拉开的碟书,而线装工艺要到很晚才会出现。
他绝不会一次性拿出最完美的版本。
他要像后世最优秀的乙方一样,先用一个惊艷的样品吊起甲方的胃口,然后通过版本叠代。
加个硬壳封面,改进装订手法,换用更高级的丝线、再用上烫金工艺。
不断地展示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从而让尚书台心甘情愿地持续投入预算和资源。
一次性就给出最终產品,就没办法割韭菜了。
自己手里就只剩下两万钱了,不从度支曹多要点钱,怎么救济流民。
怎么开发生產品?怎么去收买人心?
“这东西是给上面的人看的。”
刘奚將册子收好,然后从一旁的木箱里,取出了另一件东西,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而这个,才是给我们自己准备的。”
那是一只靴子。
周广宗接过那只靴子,只觉入手分量不轻。
作为一名行伍老兵,周广宗穿烂的草鞋没有一百双也有八十双。
偶尔能缴获一双稍微耐穿的麻履,都算是天大的运气。
至於寻常官吏士人脚上的木屐,更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走快两步都嫌累赘。
可眼下这东西,却顛覆了他对鞋的所有认知。
时下的鞋履,无论是草、是麻、是木,皆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直愣愣的,从不区分左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