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汉家始祖刘玄 > 第3章 宋人文章托汉相三寸之舌论乾坤(第1页)

第3章 宋人文章托汉相三寸之舌论乾坤(第1页)

还是那个门吏,只是此刻他脸上那份倨傲已荡然无存。

他低著头,不敢直视刘奚,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语气也软了下来:“郎君有请,请隨我来。”

刘奚心中瞭然,是被荀蕤训斥过了。

他隨著门吏穿过前庭,来到一间雅致的偏房。

一个身著宽袖常服的青年正立於窗前,正是荀蕤。

见刘奚进来,荀蕤挥手让门吏退下,隨后对刘奚拱手一礼,脸上带著一丝歉意:“方才恶奴无状,怠慢了足下,还望海涵。”

刘奚回了一礼,从容道:“公子言重。昨日援手之恩,奚未敢忘怀。今日特备薄礼一份,聊表寸心,还望一观。”

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既轻描淡写地揭过了门吏的无礼,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自己的来意。

说罢刘奚不再多言,直接从怀中布包里取出那捲炮製过的竹简,双手奉上。

荀蕤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接过竹简,入手便感觉到一种古朴的质感。

展开第一卷,只见上面写著《论朋党疏》。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荀蕤起初只是隨意地念著,但越往下读,他的神情便越是凝重。

声音不自觉地从低声默念转为朗声诵读,语调也隨著文章的层层递进变得激昂起来。

那简洁明快、直指人心的文风,如同一股清流,与时下流行的那些辞藻华丽、空洞浮夸的駢文形成了天壤之別!

当读到最后,荀蕤已是满面红光,激动地站起身来,將竹简重重拍在案上,高声诵出结语:

“兴亡治乱之跡,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最后一句念罢,余音绕樑,书房內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荀蕤胸口剧烈起伏,仿佛仍沉浸在那文章振聋发聵的宏大论述之中。

刘奚目光灼灼地问道:“公子以为,此疏如何?”

荀蕤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眼神复杂地看著刘奚。

“我字令远,痴长足下几岁,若不嫌弃,愿与足下兄弟相称。此文石破天惊,我读之,只觉胸中块垒尽去!方才心神激盪,多有失態,还望海涵。”

说起来,荀蕤还是有点羞愧,本以为对方只是想要攀附,没想到居然真的拿出了这么一篇雄文为贺礼。

也不知道此文是何人所作?立意之高,说理之透,足以让当今天下名士黯然失色。

“此疏……文风朴实如两汉,论理又鞭辟入里,不知……其作者是何方高人?”

刘奚迎著他探寻的目光,神情平静,一字一顿地说道:

“武乡侯,诸葛孔明。”

作为一名穿越者,刘奚深知文抄是现在最快的破局之法。

他没有选择抄诗,因为在这乱世,一篇经世致用的雄文,远比风雪月的诗词更有分量。

更何况,刘奚如今不过十五之龄,若作出“老夫聊发少年狂”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之类的词句,不被当成妖孽才怪。

因此,他选择了北宋欧阳修的《朋党论》。

其所论的君子小人之辨,对正深陷八王之乱的西晋来说,更是一剂猛药。

当然,整个计划最关键的一环,是为这篇文章分量足够的作者——诸葛亮。

为了让这一切天衣无缝,他还根据原主脑海中贫乏的记忆,对文章个別用词和典故进行了微调,使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语言习惯。

果然荀蕤闻言,呼吸为之一滯。

他將那捲竹简缓缓置於案上,动作轻柔,好像生怕惊扰了此文。

他这才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著刘奚,沉声问道:“贤弟,此言分量千钧。这篇雄文,当真是武侯所作?”

荀蕤此问,早在刘奚意料之中。

他神色坦然,迎著对方的目光,从容说道:

热门小说推荐

一剑独尊
青鸾峰上一剑独尊
...
网游之命轮之主
命给你行不行网游之命轮之主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