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穿越崇祯16年 > 第107章(第1页)

第107章(第1页)

第107章

张邦昌宰相从金军大营里回来,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

一入东京城,他便迫不及待地高声宣扬:“诸位同僚!喜事临门,金兵已退,议和之事,大功告成矣!”

那副志得意满的模样,好像自己就是那力挽狂澜的救世主,只差没把“此乃我张邦昌之功”几个大字写在脑门上了。

朝中自有明眼人。

宗泽老将军这等忠义之辈,听闻此讯,心头非但不喜,反生疑虑。

金人素来贪婪无度,此番退兵,焉能这般爽快?

“其中必有蹊跷!”老将军捋着胡须,眉头紧锁,暗中遣心腹出去打探虚实,生怕金人又设下什么圈套。

但探子们回报:金军确已拔营,正向北撤离。

消息传回宫中,可把刚复位不久的赵佶给乐坏了。

这位皇帝陛下,若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那真是天下无双的大家;

可若论起治国理政,尤其是政治的洞察力嘛。。。。。。嗯,大约连寻常百姓都不如,用句雅致的话来说,便是“一窍不通”。

在张邦昌的忽悠下,赵佶一听金兵竟“被自己的仁德感化”而退兵了,顿时喜气洋洋,龙颜大悦,恨不得立刻就摆宴庆祝。

他对群臣笑道:“瞧瞧!朕那不孝逆子只会舞刀弄枪,结果把金兵招来了,差点城破人亡,还是朕这等‘文治’之君高明,凭着一腔仁德,三言两语便将金人劝退,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赵佶自觉此番乃是人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当下便急不可待地颁下圣旨:“全员南迁!朕要带你们去南方享福!”

说起来,赵佶对东京城,也确实是心有余悸了。

短短一年光景,金人便两度围城,那刀兵之声,那城破之险,真是把他吓得魂飞魄散。

现在他只想赶紧远离这京畿重地,寻一处太平乐土,安安稳稳地颐养天年。

迁都的旨意和政令一下达,东京城内,瞬间便沸腾起来。

那场面,真可谓是人喧马嘶,一片混乱。

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那些久居朝堂、消息灵通的权贵官员们。

这帮人最是懂得趋吉避凶,一听要跑路,立马便着手收拾细软。

什么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凡是能带走的,那是半点不留,恨不得连家里的地砖都给扒下来。

他们雇佣着车马,日夜不停地往城外运送财物,那效率,简直比专业的搬家队伍还要迅速百倍,生怕晚一步,就将性命与家产一同葬送。

紧随其后的,便是那些富甲一方的商贾之家。

这些人深谙世故,见官员们纷纷出逃,便也急忙打点行囊。

许多人甚至来不及变卖房产田地,只将细软金银携裹上车,便匆匆离去。

昔日繁华的街市,充斥着急促的脚步声和车马辘辘之声,尽显末日之景象。

至于那些普通的东京百姓,可就没这般“消息灵通”了。

他们终日劳作,对朝中大事知之甚少,更不明白眼前这番骚乱意味着什么。

只看到官员富商们匆忙离去,以为只是寻常的搬家或是避难。

却不知,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很快就要被彻底抛弃了。

皇宫深处的文德殿,崇祯被软禁于此。

如今他被废去帝号,囚禁宫中,要问他慌不慌?

那肯定是慌的,毕竟谁也不想从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

可崇祯这人,心志不寻常,他深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从来没有绝望过。

他素来喜读史书,尤其对历代君王失位后又能复辟的例子,那是了然于胸。

大明朝那位英宗皇帝朱祁镇的故事,更是崇祯熟稔于心的“励志范本”。

想当年,英宗在土木堡那场大灾难中被俘,回京后竟被幽禁在南宫八年之久,受尽屈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