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此时,已是崇祯三年正月下旬。
今年的天气比往年暖和得更快,沱河很多地方的冰层已经很薄,甚至开始融化。
这意味着金军想要安全渡河,大概率会坐船运兵。
枢密使姚友仲敏锐地洞察到这一点,深知上次金军完颜银术可部被半渡而击,几乎全军覆没,金军必然吃一堑长一智,不敢随意在冰面冒险。
用船渡河,对金人而言会是更为安全和稳妥的选择,也能有效防止宋军火器在冰面上的大面积打击。
于是,姚友仲调动大量“轻捷战船”在沱河中游巡逻。
这些战船,如“海鹘船”般,两侧设有浮板以防倾覆,速度快,吃水浅,非常适合在沱河这样的内河航道上进行巡逻和拦截任务。
它们在河面上穿梭往来,犹如一只只灵活的掠食者,随时准备发现并拦截金军的渡河船只。
同时,在沱河南岸的制高点,如土坡、高台等处,姚友仲部署了精锐的床子弩和投石机。
床子弩射程在五百米以上,威力惊人,可射穿重甲,用于压制金军在北岸的集结兵力。
投石机则可以抛射巨石,砸碎金军的渡河器材,亦可抛掷引火之物,制造混乱。
在沱河的主要渡口,特别是宿州城北的“沱河渡”,配备了密集的“神臂弓手”。
神臂弓是宋军标志性的远射武器,射程可达三百米,精准度高,杀伤力大,能够形成强大的火力覆盖,扼守住金军可能的突破口,形成“点控线”的防御格局。
崇祯皇帝在视察完这些部署后,仍觉不甚满意。
他深知火器的重要性,也清楚御营军火器营的强大战力。
出于万无一失的考量,崇祯下旨将御营军两个火器营部署于沱河南岸的北渡和东渡两大关键渡口,确保能将金军的渡河行动彻底粉碎。
一个火器营则留驻宿州城内,作为机动和预备队。
御营军有三大火器营,每个营兵力高达三千六百人,远远高于宋军中普通的营级建制。
宋军一个营通常只有五百到八百人。
御营军不同于别的普通军种,崇祯要将其打造成大宋最强精锐部队,肯定不能按照一般军队建制来。
御营军装备着大宋最先进的装备,最高的训练标准,自然也要有匹配其战力的兵力规模。
数日后。
锦衣卫的密奏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
金人中路军主力已逼近宿州,由完颜宗翰亲自率领,兵力约三万。
“才三万。。。。。。”崇祯皇帝冷笑一声。
金人中路军原本有五万人马,自南下以来,先后在滑州遭遇岳飞部,损失了数千人马;
又在濠州被御营军歼灭近万精锐,这些都属于完颜宗翰的中路军范畴。
如今,只剩下三万人,显然是完颜宗翰急眼了,狗急跳墙,才亲自上阵。
“传朕旨意,众将准备好,给金狗一个惊喜!”
崇祯面露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