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开局穿越崇祯 > 第351章(第1页)

第351章(第1页)

第351章

好在两年前,李纲就提出了守江必守淮的策略,在淮河沿线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纵深的防御体系。

朝廷将整个淮河及长江下游防线,划分为三个主要战区,每个战区设一位刺史,专司防务。

首先是两淮东路,其指挥中枢设在楚州;

再者是两淮西路,总兵力集结于庐州;

还有荆襄战区,虽不直接在淮河畔,却与淮西战区紧密联动,总部设在襄阳。

如此划分,使得各防区责任明确,又能相互支援策应。

宋军在淮河防线的布局,可概括为‘点’与‘面’的结合。

所谓‘点’,是指那些经过堡垒化改造的城池和山水寨。

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淮上三镇。

楚州,它扼守淮河入海口,是整个东路防线的核心支柱;

濠州,即陛下驾临之处,地处淮河中段,是重要的水路咽喉;

还有庐州,虽不临淮河,却是淮西战区的总后方和指挥中心,更是整个淮河防线的战略支撑。

一旦金军突破淮河前沿,庐州坚城便可作为第二道防线。

二人沿着淮河岸边巡视,张俊手指前方,向崇祯皇帝详细解说:

“陛下,除了淮上三镇作为支柱,臣等亦善用淮水之利,沿河广筑山水寨以为屏障。”

“此等寨堡,平日可兴修陂塘堰坝,以利屯田;一旦战事开启,则可决堤放水,淹没坦途,化平地为泽国,以迟滞金人铁骑驰突之势。”

“若逢地势低洼之处,我等便预先修筑堤坝,待敌军逼近,便开闸决口,使其陷入泥沼之中。而于山川险要之地,则依山筑寨,囤积粮草,驻扎精兵,可为游兵袭扰之据点,与主阵互为掎角之势。”

崇祯皇帝闻言,微微颔首。

这山水寨之法,以水为城,以山为寨,确是南渡以来的一大创举。

在平川旷野之地,此法无疑是克制敌方骑兵的上策。

思忖片刻,崇祯皇帝却轻叹一声:“此法虽妙,然终究以守为主,处处设防,不免失之被动,非长久之计也。”

张俊连忙躬身道:“陛下明鉴,我军并非一味死守河岸,实则层层设防,纵深御敌,前沿有斥候远出,早已深入敌境,以探金人动向。”

“金人一旦来犯,必先陷于我重重寨堡之中,我军可节节阻击,挫其锋锐,竭其粮秣。敌军每欲拔除一寨,必付出惨重代价,其势必不能持久。”

“再者,陛下,淮水之上,我朝舟师之盛,远非金人所能及,战船可沿河驰援,朝发夕至,其速非马力可比,亦可截断敌军粮道,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甚至可载运精兵,绕至敌后,出其不意,此乃我朝之长技,制敌之利器也。”

“综上所述,陛下,我军兵法之要,在于以我之长,攻彼之短,金人长于铁骑,我军则诱其入水网山林,使其无用武之地;”

“我军长于守备,则凭坚城利寨,以神臂弩、霹雳炮、火铳等利器,远程痛击之。辅以坚壁清野之策,令敌军入境之后,人无粮,马无草,使其师老兵疲。”

“然则,臣尚有一忧。”张俊面色凝重地补充道,“淮上防务,亦受四时之变,一入寒冬,淮水冰封,天堑变为通途,金人铁骑可踏冰而过,此时乃一年之中最为险峻之刻,故每逢冬季,沿淮各部皆严加戒备,巡查尤密,并于冰面之上遍设障碍,以防敌骑突袭。”

张俊一气说完,再次拱手垂立,静待圣裁。

他的意思很明白,眼下就是寒冬季节,淮河冰封,正适合金军渡河,宋军防守压力很大,皇帝不应该出现在前线。

万一出了战况,张俊一个小小的武将,担当不起。

他想劝皇帝离开,但又不敢说,毕竟皇帝已经驾临此地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