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经过一番紧急而激烈的商议,崇祯果断下令,采取应对之策。
他将目光投向了殿内两员猛将,枢密副使韩世忠和王渊。
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能依靠的,只有这些真正能上阵杀敌的将士。
“韩世忠!王渊!”
崇祯皇帝道:“朕命你二人即刻点齐精兵,率部北上,阻击金兀术东路军!务必将金贼阻于淮河以北,绝不能让他们踏入南直隶一步!”
韩世忠闻言,立刻抱拳出列:“臣遵旨!陛下放心,臣定当粉身碎骨,将金贼阻于淮河!”
南直隶是韩世忠的防区,北上抗敌,理所应当,更是他身为大宋将领的职责。
韩世忠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他要让金兀术知道,淮河绝非其能轻易跨越的鸿沟!
王渊亦出列拱手:“臣遵旨!陛下有命,臣万死不辞!”
崇祯之所以派出王渊,除了他善战的猛将之风外,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如今山东军节度使范讷怯战退缩,使得山东局面岌岌可危。
崇祯需要一个能力挽狂澜的悍将去稳住山东的局面。
王渊是他最初的嫡系将领之一,早在靖康之变时便对其忠心耿耿,且能力出众。
由王渊坐镇山东,收复失地,重整防线,崇祯皇帝是再放心不过了。
“王渊,你此番北上,不仅要协同韩世忠阻击金贼,更要在战事稳定后,兼顾山东防务!”
崇祯皇帝沉声吩咐道:“范讷之流,不足以委以重任,山东之地,关乎我大宋北方屏障,朕欲以你代其职,重整山东军务,你能担此重任吗?”
王渊闻言,心中一凛,随即挺直胸膛,语气坚定:“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请陛下放心,臣定不负圣望!”
至此,大宋朝廷的北方防线,在崇祯皇帝的调度下,进行了重新部署。
韩世忠和王渊北上阻击金兀术,刘光世和岳飞在中原抗击完颜宗翰,王彦则在山东收复失地、牵制金军后方。
一场涉及到大半个大宋国土的全面抗金战争,在崇祯皇帝的运筹帷幄之下,正式拉开了序幕。
。。。。。。
奉天殿退朝之后。
崇祯并未立即回寝宫,而是召集了枢密使姚友仲和锦衣卫指挥使傅临渊,于偏殿内垂询前线战事。
金兀术兵临金陵的危机感,让他一刻也无法放松。
“开封府战事如何了?”
崇祯皇帝紧盯着姚友仲,语气焦急。
相对于金陵的直接威胁,中原战场的稳固,是牵制金军主力,为金陵争取时间的关键。
傅临渊躬身回禀,声音带着一丝喜悦:“回陛下,开封府传来的战报显示,东京节度使刘光世已率主力三万北上,在黄河南岸大破金兵先锋,斩杀数百,迫其退回黄河北岸!”
崇祯皇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接下来傅临渊的话,更是让他精神一振:
“刘光世将军此战之后,并未止步,而是趁胜渡河,如今已与滑州守将刘衍将军,以及驰援而来的岳将军,一南一北,对金人中路军形成夹击之势!”
“刘光世?”枢密使姚友仲听罢,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意外,眉宇间带着几分疑惑。
心底暗道,这位昔日的“逃跑将军”,何时变得这般勇猛,竟敢主动出击,还取得如此战果?
这与他记忆中的刘光世,实在大相径庭。
“好!好一个刘光世!能抓住战机,主动出击,这份胆气和谋略,着实令人赞叹!颇有其父刘延庆之志啊!”
崇祯唇角微扬,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不由想起刘光世的父亲,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当初面对金军围攻,毅然决然地火烧攻城器械,宁死不退,最终壮烈殉国,是真正的铁血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