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岳飞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对崇祯深深的理解和敬佩。
在他看来,官家并非无情,而是将个人情感深深压抑,只为了国家大计。
在这样危急存亡的关头,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抛却儿女私情,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挽救大宋、中兴社稷的宏图伟业之中。
父子之情固然可贵,但在国家民族的命运面前,也只能稍次。
这需要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毅力,才能做出如此抉择?
在岳飞眼中,这正是官家最伟大的表现,是真正的大公无私!
牛皋和王贵闻言,神色皆是一震。
他们设身处地地想了想,若是自己的父母身陷敌营,那份煎熬和痛苦,恐怕足以让人肝肠寸断。
而官家却能将这份痛苦深埋心底,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于国事。
这般气魄,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王贵思索片刻,忽然恍然大悟,想起了更早以前的一件事。
那件事在当时,就曾让将士们私下议论纷纷,惊叹不已。
“统领,属下明白了!”
王贵激动地说道:“当初金人曾提出,以太上皇和郓王,换回统领你与韩世忠将军!官家没有丝毫犹豫,便断然拒绝了!”
此言一出,牛皋的眼睛瞬间瞪得更大,他虽然粗犷,但立刻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官家心中,岳飞和韩世忠,两位抗金将领,其重要性甚至超越了自己的父亲和弟弟!
“这。。。。。。这可真是。。。。。。天大的恩情啊!”
牛皋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震惊与感动,“堂堂皇帝,竟将臣子看得比亲父还重!谁能想到,官家把咱们统领和韩将军,看得比太上皇还要重要!”
岳飞的眼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
君恩难报,此等知遇之恩,何止是深重二字能够形容?
官家非但没有计较自己身为武将的出身,更是破格提拔,不顾朝臣非议,将自己视为心腹。
如今,更是为了自己,放弃了营救太上皇的机会。
这份信任,这份看重,如同一团烈火,在岳飞心中熊熊燃烧,驱散了所有的疲惫和迷茫。
崇祯帝的这份“冷漠”,在岳飞和他的兄弟们看来,恰恰是其“大公无私”与“英明伟大”的极致体现。
他不是不孝,而是将“孝”升华到了对整个国家的忠诚。
他不是无情,而是将“情”扩展到了对天下苍生的责任。
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只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这样的君主,怎能不让人肝脑涂地,以死相报?
“君恩难报,唯有杀敌报国,直捣黄龙!”
岳飞猛地勒住马缰,他的目光越过远方,投向那广袤的北方大地。
那里,正是金人铁蹄下的沦陷区。
“走!兄弟们,加速!快些追上李相国!”
左丞相李纲比他们早出发两日,但他们这支队伍,人人是精锐,马匹也都是军中良驹。
岳飞估摸着,只要他们日夜兼程,能在渡过淮河前追上李纲的队伍,然后一路护送这位为国犯险的老臣,安全抵达河北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