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南京金陵府,崇祯皇帝御案前,奏章堆积如山。
他原以为,岳飞连克三城,北伐之势已成燎原。
然而,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却将他从短暂的喜悦中生生拽回现实。
杜充兵败,三万宋军主力一朝溃散,主将杜充更是在兵败之际,剃发投敌!
“杜充!”崇祯猛地将奏折拍在案上,双目圆睁,怒火直冲九霄。
他不敢相信,那个口口声声自诩帅才,力请东路进军的杜充,竟是如此软骨头,转眼便成了金人的走狗!
这份屈辱与愤怒,犹如一把利刃,狠狠刺痛了崇祯的心。
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胸中翻涌的怒火。
脑海中,一幕幕往事与历史的阴影开始浮现。
大宋之患,何止金人?
那些内里腐朽,外则卖国求荣的蠹虫,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想起昔日的郭药师,那曾经统领“常胜军”的燕山府留守,金军攻宋初期,正是此人引导金兵南下,直逼汴京。
如今,这叛国贼子依然逍遥法外,甚至位居金国燕京留守,替金人镇守故土。
崇祯读过史书,北宋灭亡之时,仅汴京城中,记载在册的投降官员便超过两千人;
南宋初期,有记录的降将也多达四十余位。
蒙元时期,临安陷落,南宋朝廷“百官出降”者逾千人。
幸而有自己出现,避免了东京城破的悲剧,朝中众臣几乎没有人被金军抓走。
降者虽少,却不代表那些人心无瑕疵,气节仍在。
历史的教训血淋淋地摆在眼前,崇祯生性多疑,深知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人心的险恶,往往比刀枪更难防。
他必须有一双眼睛,能够洞察天下,辨别忠奸;
更需要一把利刃,能够铲除内患,震慑宵小。
于是,一个大胆而缜密的计划在崇祯心中逐渐成形,设立一个无孔不入、直达天听的秘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