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无错 > 第394章 我是谁(第1页)

第394章 我是谁(第1页)

维克拉姆?辛格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明显一怔,似乎没料到对方会问这个。

他随即有些恼羞成怒,语气加重重复道:“和我!维克拉姆?辛格!你要和我决斗!”

莱昂纳尔面色不变,继续追问:“你说的这。。。

雨水顺着石墙的裂缝蜿蜒而下,像一条条黑色的蛇,在夜色中悄然游走。柯南?道尔坐在书桌前,窗外的巴黎已沉入梦乡,唯有街角一盏煤气灯还在风雨中摇曳,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他的手边摊开着那本泛黄的笔记,莱昂纳尔留下的字迹如幽灵般低语,每一页都藏着通往真相的钥匙。

他低头看着刚写完的一段:

>“我终于明白,福尔摩斯从未离开过伦敦??至少在电报的意义上是如此。他‘处理要案’的消息来自苏格兰场的官方通报,而那封通报,是我亲自起草的。”

笔尖顿住,墨水在纸上晕开一小片阴影。柯南?道尔缓缓闭眼,仿佛看见莱昂纳尔站在壁炉旁,嘴角挂着那种洞悉一切的微笑。他知道,这句话不能出现在华生的叙述里??至少不能以这种方式出现。它必须被隐藏,被包裹在看似无害的细节之中,如同毒药藏于蜜糖。

他撕下那页纸,揉成一团扔进火盆。火焰舔舐着纸张边缘,将“我亲自起草”几个字烧成灰烬。

真正的叙述者,永远不该意识到自己正在说谎。

他重新提笔,改写:

>“福尔摩斯在信中提到,他正协助警方侦破一起涉及外交官的绑架案,地点位于白金汉宫附近。此案牵涉高层,不便公开细节。我虽心系亨利爵士安危,但也只能相信他的判断。”

这句平淡无奇,却埋下了第一颗钉子。读者会记住“白金汉宫附近”,会在后续情节中反复回想这个地点??直到某一天,他们猛然发现:白金汉宫根本没有发生过任何绑架案,当年十月的《泰晤士报》上也从未有过相关报道。

而更精妙的是,华生对此毫不怀疑。因为他信任福尔摩斯,正如所有忠诚的叙述者一样,他的盲点恰恰是最深的信任。

柯南?道尔深吸一口气,继续写道:

>“抵达庄园的第三天夜里,我听见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缓慢、沉重,像是穿着皮靴的人在踱步。我起身查看,却发现长廊空无一人。地毯上没有脚印,门缝下也没有灯光透出。我问管家是否有人走动,他只是摇头,低声说:‘那是查尔斯爵士生前的习惯,每晚十一点,他都会绕着主厅走一圈。’”

他停了下来,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这段描写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管家的回答太过自然,仿佛早已准备好答案。而最关键的是??查尔斯爵士死于清晨,且临终前数周因心脏衰弱已无法行走。一个连站都站不稳的人,怎么可能每晚十一点准时踱步?

但这疑点不会立刻浮现。它要等到数百页之后,当读者得知管家曾是查尔斯爵士弟弟的贴身男仆,曾在其流亡法国期间照顾起居,并掌握大量家族秘密时,才会猛然醒悟:那夜的脚步声,根本不是幻觉,而是另一个人在模仿旧主的习惯??一个熟悉查尔斯爵士生活规律的人。

那个人,正是管家本人。

而更令人脊背发凉的是:当时躲在二楼暗室中的福尔摩斯,是否也听到了那脚步声?他是否早已识破伪装,却选择沉默?

柯南?道尔笑了笑,写下接下来一句:

>“次日清晨,我在书房外的台阶上发现了一小撮烟草灰。颜色偏深,质地粗糙,与福尔摩斯特有的维吉尼亚烟丝截然不同。我本欲追问仆人,但转念一想,或许是某个工人在此歇息所致,便未多问。”

他又一次撒了谎??这一次,是替华生撒的。

那根本不是工人留下的烟灰。它是福尔摩斯故意点燃又迅速踩灭的标记,用以测试庄园内是否有他人能辨认出他的习惯。他知道华生熟悉他的一切,包括吸烟的方式、烟斗的角度、甚至弹落烟灰的频率。可当他看到华生轻易忽略这一细节时,他便确认了一件事:华生并未察觉他的存在。

于是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段永远不会出现在正式文本中):“实验成功。目标完全失察。行动可继续推进。”

柯南?道尔放下笔,走到窗前。雨势渐歇,雾气弥漫在街道上方,如同一张巨大的纱幔,遮蔽了城市的真容。他忽然想起莱昂纳尔说过的一句话:“最好的谎言,是从不说出口的那个。”

他回到桌前,翻开手稿的另一部分,开始构思猎犬首次袭击的场景。

这一次,他决定彻底颠覆恐怖的呈现方式。

>“那天晚上异常安静。没有风,没有虫鸣,甚至连猫头鹰都不曾啼叫。我陪亨利爵士巡视边界栅栏,手中提灯照亮泥泞的小径。突然,远处灌木丛中传来一声极轻的响动,像是树枝断裂,又像野兽低喘。我举灯照去,只见一双眼睛浮现在黑暗中??不大,呈琥珀色,带着警惕而非敌意。我以为是狐狸,便未在意。”

他在这里刻意压制了恐惧的表达。那双眼睛不是猩红的,也不是巨大的,它们甚至显得有些普通。可正是这种“普通”,让后来的真相更具冲击力??因为那只猎犬确实在场,但它尚未展现出全部凶性。它在观察,在学习,在等待指令。

而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接下来的一段:

>“回屋后,我整理笔记时注意到一件怪事:我的手表慢了七分钟。起初我以为是机芯故障,但随后发现,不仅是我的表,连客厅的大座钟也比标准时间快了五分钟。难道是昨夜雷雨影响了机械运转?可天气并未真正打雷……”

时间错乱。

这是柯南?道尔精心设计的心理陷阱。读者会以为这是某种超自然现象的征兆,或是庄园磁场异常的暗示。但实际上,真相极为冷酷:福尔摩斯在当晚潜入庄园钟楼,手动调整了所有计时装置,为的是制造一个“时间盲区”??在这十二分钟内,任何不在场证明都将失效。

而华生对此毫无察觉,反而归因于天气或机械故障。

这种认知偏差,正是“不可靠叙述”的巅峰体现:叙述者越是理性地解释,就越偏离真相。

柯南?道尔感到一阵战栗般的兴奋。他知道,这篇小说已经不再仅仅是侦探故事,它正在成为一场关于“真实”的哲学实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