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准奏。
半年后,洗心池建于终南山麓,由少林、武当、慈航静斋三方共管。每日皆有觉醒者前来参修,有人泪流满面忏悔过往,有人顿悟放下仇恨,亦有人经此一试,确认初心不改,昂首离去。
师妃暄常驻于此,每日清晨诵读《心经》,午后讲授“心刃之道”,晚间则静坐观星,思索这股力量的本质。
一日黄昏,一名少年踉跄而来,衣衫褴褛,眼中布满血丝。他跪倒在池边,嘶声道:“我杀了人……但我不是恶人!”
众人哗然。
少年颤抖着讲述:他是河北农户之子,父亲因抗税被县令活活打死,母亲投井,妹妹被卖入青楼。他愤而觉醒刀意,夜闯县衙,一刀斩首县令及其全家十二口。事后逃亡千里,每晚梦见血海翻涌,亲人哭嚎,仇人哀求。
“我知道我错了……可如果我不做,谁还会为他们讨公道?”他痛哭失声。
师妃暄静静听完,起身走到池边,将一盏莲花灯放入水中。
“你没错。”她说,“你的愤怒是对的。但手段错了。正义若以屠戮完成,那它本身就已堕落。”
她转身凝视少年:“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进入洗心池,让心灵重归清明,然后去自首,接受律法审判。二是离开,继续逃亡,直到某一天,你也成为别人眼中的‘暴君’。”
少年沉默良久,终于脱衣入池。
七日后,他主动前往官府投案。此案震动朝野,民间议论纷纷。有人斥其残忍,也有人赞其孝义。最终,李世民亲自裁决:免死,流放岭南三年,期满后可任基层吏员,专司监察地方赋税。
诏书下达当日,全国二十四座问心台同时亮起金光。
人们渐渐明白,觉醒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持刀者,不仅要学会斩,更要学会收。
与此同时,??游历四方,寻访残片踪迹。
她在江南小镇遇见一位老铁匠,终日打造飞刀形状的农具,赠予贫苦农民。“他们不需要杀人,”老人笑着说,“但他们需要知道,锄头也能变成武器。”
她在蜀中深谷找到一名疯癫道士,口中喃喃:“刀不在手,在脊梁。”原来他曾是断命宗成员,亲手弑师后精神崩溃,却被一位村妇收留,每日喂饭擦身,三年后才恢复神智。
她在北疆边境看到一群孩童,用树枝在地上画出飞刀图案,玩“问心台”的游戏??一人控诉不公,其余人投票决定是否“执刃”。
这些碎片般的景象,拼凑出一幅全新的画卷:飞刀的精神,正在以千变万化的形式融入人间。
然而,她始终无法摆脱一丝隐忧。
那一夜,她在梦中重回阴山幽冥殿。祝玉妍的残魂悬浮空中,冷冷注视着她:“你以为你赢了?可你知道为什么九块残片会自动散去吗?因为它们在等待……等待下一个集齐之人。”
“王敢给了你们自由,但他没告诉你,自由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被任何人定义。”
梦境尽头,一道金色飞刀缓缓调转方向,刀尖直指她的眉心。
她惊醒,冷汗浸透衣衫。
次日清晨,她收到一封匿名信,仅有一句话:**“敦煌之下,另有九门。”**
她立刻启程返回莫高窟。
经过七日探查,她与盲眼画僧合力开启石殿底层密室。那里矗立着九根巨柱,每一根柱上都镶嵌着一块虚幻的玉牌轮廓,与残片形状完全吻合。中央是一座圆形祭坛,刻着一段铭文:
>**“九门启,则轮回断;
>万心乱,则天地崩;
>唯有执刀者自愿封刀,方可重启平衡。”**
??浑身剧震。
原来,这一切并非单纯的封印或争夺,而是一场考验。真正的“终极之力”不在集齐残片,而在放弃使用它。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那枚残片,轻轻放在祭坛之上。刹那间,整座石殿共鸣震荡,九柱齐亮,仿佛在回应她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