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经典开局。那个朋友是不是叫好莱坞妖姬?
“前卫艺术家”贝尔摩德,没毛病,毕竟千面魔女,玩的就是行为艺术。
解构。符号意义。异化现象。后现代。差点就信了。
中译中(高端版):这玩意儿,它叫“钥匙”,但它开不了门,它是个象征。我管它叫“冰箱贴”,就是想探讨一下,你瞅着冰箱门上这个“能进但又进不去”的钥匙,再想想冰箱里你想吃的那些东西,是不是感觉很讽刺?是不是感觉人和物的关系很奇怪?这就是艺术。
中译中(接地气版):这玩意儿中看不中用,啥用没有,就跟我的人生一样,所以是艺术。
以后论文就这么写。导师问为什么写不出来,就说在进行一种后现代的、带有讽刺意味的学术表达。
她说完这番连自己都觉得乱扯到离谱的话,面无表情,静静地看着步美。
是的,她甚至自己都觉得离谱,但是表情管理满分。奥斯卡欠你一座小金人。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社会心理学拿捏得死死的。
女王行为:用最专业的术语,扯最离谱的淡,然后用最冷漠的眼神,观察你的反应。
请问,志保同学对这枚“冰箱贴”的艺术解读,
,念艺术冰箱贴”放回盒子,咔哒一声,盖上盖子。动作流畅,好似排练过无数次,奥斯卡看了都要当场颁奖。
瞥了一眼信笺上的留言,志保感觉自己的血压开始飙升。
贝尔摩德。
这女人,真是让人无语的……有病。
这一刻,她脑海中画面感瞬间拉满。
高级酒店露台。细长香烟。摇晃的红酒杯。碧蓝眼眸。狡黠笑意。
那个女人绝对在嘲笑她被迫在朋友面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糗样。
可恶,想给她一拳。
贝尔摩德,将一枚意义重大的信物,打包成一场低龄向的恶作剧。
再用“快递”这种现代社会最标准化的渠道,精准空投到她努力维持的“日常”里。
这根本就是极限施压。
潜台词明晃晃的:你搭的那个叫“日常”的玻璃花房,我动动手指就能让它稀里哗啦。
同时,这也是一份入场券:来玩啊,shiho,这场剧本杀,只有我们两个是玩家。
而她宫野志保急中生智扯的这个“冰箱贴”的谎,现在成了这场闹剧中堪称令人无奈,但又有一点巧妙的一环。
妙啊,真是妙蛙种子吃着妙脆角进了米奇妙妙屋,妙到家了。
贝尔摩德一定会喜欢这个即兴表演。那个女人最爱的,不就是这种充满黑色幽默的荒诞剧本吗?
步美显然已经把这个设定刻进了dna里。她看向志保的眼神,崇拜的星星又多了好几颗。
“那,这个冰箱贴是要贴在志保家的冰箱上吗?感觉会超级酷!”
“不行。”
志保秒答,表情严肃得像在捍卫什么不可侵犯的领域。
“艺术品不能被冰箱里的泡菜味儿玷污。这是对创作者的侮辱。”
“哦、哦……说得也是呢。”步美遗憾地缩了缩脖子,不明但觉厉地点点头。
接下来的一小时,拉丁文彻底变成了乱码。
每个字母都在她脑海反复横跳,疯狂刷着存在感。
书是一个字都看不进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