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顿了顿,“有人在现场发现了可疑痕迹。”
“放火?”
朱瞻基腾地站起来,“查!给我严查!到底是谁这么大胆!”
很快,锦衣卫的调查结果送到:确实是人为纵火,而且手法专业,显然是有预谋的行动。
“殿下,”
杨士奇分析道,“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最近我们大力发展海事,得罪了不少人。”
“哼!”
朱瞻基冷笑,“无非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看到改革。以为烧了船厂就能阻止我们前进?”
他立即下令:一方面彻查纵火案,严惩凶手;另一方面加快船厂重建,扩大规模。
“让他们看看,想阻止我们?没门!”
就在这时,王小虎带着一群航海学堂的学生求见。
“殿下,”
王小虎说,“我们听说船厂的事了。学生们都说要去帮忙重建。”
“好!这正是个实践的机会。”
于是,一支由航海学堂师生组成的援建队伍很快出发前往漳州。
重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学生们不仅帮助清理废墟、搬运材料,还在实践中学习造船技术。
“你们这些崽子干活倒是麻利!”
船厂的老师傅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学生不仅有力气,还懂技术,完全不是一般的读书人。
“那是!”
王小虎得意地说,“我们航海学堂现在讲究实战,不是光会念书。”
朱瞻基亲自来视察重建情况,看到学生们挥汗如雨的场面,深感欣慰。
“看到了吗?”
他对随行官员说,“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有这样的年轻人,还怕什么困难!”
船厂的重建进展神速。不仅恢复了原有规模,还按照朱瞻基的要求进行了扩建。
新的船厂不仅是生产基地,还成了学生们的实践基地。
“殿下真是高明,”
杨士奇感叹道,“把危机变成了机遇。”
但朱瞻基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才体系,需要更多的努力。
“传我命令,”
他对陈永福说,“召集工部、户部的官员,我要谈谈扩大培训基地的事。”
很快,一个更大的计划展开:在全国主要港口建立培训基地,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网络。
每个基地都设立专门的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就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