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朱瞻基新设立的“海外经略使”首次出行,由王小虎担任总指挥。
“检查清楚了吗?”
王小虎问着副手。
“都准备好了。”
李二狗回答,“这次带了最新的航海仪器,还有各国语言的典籍和礼品。”
朱瞻基特意来到码头送行。
这支船队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巩固现有的贸易网络,还要开辟新的航线,寻找更远的商机。
“记住,”
他对王小虎说,“这不是普通的贸易航行。你们是大明的使者,要展示我们的诚意和实力。”
王小虎郑重点头:“请殿下放心。我们一定不负重托。”
这次船队由十二艘船组成,都是最新建造的“蓬莱级”战船。
除了水手和商人,还特意带了学者、工匠和医生。
“这些人都是精心挑选的,”
郑和介绍道,“既懂专业,又能和各国人士交流。”
朱瞻基满意地点头。
他特意安排了一批年轻人随行,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殿下考虑得真周到,”
杨士奇感叹道,“这样的远航既是贸易,也是培养人才。”
“不止如此,”
朱瞻基说,“我还要他们带一样特殊的东西。”
他让人抬来几口大箱子。
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精心制作的世界地图和各类典籍。
“这些要送给沿途各国,”
他解释道,“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文化,也了解这个世界。”
临行前,朱瞻基又交代了几件重要事情:
“第一,要认真记录沿途见闻。不只是贸易情况,还要包括各地的风土人情、科技文化。”
“第二,要主动和各国交流。除了做生意,更要交朋友。”
“第三,遇到先进技术要虚心学习。但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核心技术。”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要以德服人。大明是来交朋友的,不是来称霸的。”
王小虎和船员们认真记下这些嘱托。
他们知道,这次远航承载着朱瞻基的期望,关系到大明海洋战略的成败。
“起航!”
随着一声号令,船队缓缓驶出港口。
岸上,朱瞻基目送船队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