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大明到了万历年间,宗室成员就有十五万,到明末,明朝宗室已经不下20万人左右,每年国库给他们的“抚养费”都是个天文数字。]
[这些宗室终日无所事事,在封底作威作福,靠着生孩子养家,他们把朝廷当做长期饭票,最后生生将大明王朝拖垮。]
[在明朝后期,朝廷供养这些藩王就跟百姓家养猪一样,也被后世戏称,明朝的藩王就是明朝身上的蛀虫,明朝用上百亿在养一群不能贩卖的“猪崽”。]
“噗!”
朱棣一口老血喷了出来,养猪?猪仔?上百亿?爹啊!您就是个大坑啊!不但坑儿子,还坑后世子孙!
朱高炽:“爹!您没事吧?”
朱瞻基:“爷爷,快吃药!”
“朕没事!”
朱棣抹去嘴角的血迹,死死的盯着朱高炽,一字一句的说道:“老大,大明绝对不能败在咱们自家人手里!”
朱高炽:“儿子明白!”
朱高煦:啥意思?老爷子这是不想再给宗室儿孙们发钱了?那他拿什么养家啊?他以后的儿们岂不是会越来越穷?直至成为庶民?
大明风华(72)
朱高燧:不行,回去后我得少生几个孩子了,要是因为养不起,让他们吃的不好,穿的破旧,岂不让人看笑话。
[说到大明宗室的巨额俸禄,咱们就不得不提一下可怜对照组—大明官员了,因为他们的俸禄真是太、太、太低了,堪称历代王朝之最,最少!]
[明初,大明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由米、钞两部分组成,大部分是给米,永乐时期,开始全面推行米折钞的制度,不管是给米还是给钞,对于官员们来讲实际作用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比例不同而受到经济上的损失。]
[但坏就坏在,永乐时期,朝廷竟然又把一部分胡椒、苏木等奢侈品当作俸禄发放给官员们,官方还规定折色价值要低于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降低了官员的俸禄。]
[永乐帝,你可长点心吧,大明官员俸禄已经够低了,他们靠着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都很困难,你还坑他们!就因为大明官员俸禄太少,所以大明一朝贪腐的现象才会那么严重,不是贪官们头铁,不怕死,是真活不下去了。]
[举例说明:名臣海瑞做县令的时候,月俸禄是七石半,年九十石,为官几年下来,他家就买过一次肉,然后全城轰动,百姓们奔走相告,传播海县令买肉的消息。]
[最后这一事件甚至惊动了浙江总督胡宗宪,胡宗宪曾在开会的时候,与众多官僚玩笑,道:“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听起来很搞笑吧,堂堂县令,家里竟然几年都买不起一次肉,这不是个例,大明官员都穷!就像于谦,他被抄家时,锦衣卫从他家里就搜出来五两银子,那还是他媳妇平时织布绣花,省吃俭用攒的呢。]
朱棣:“……”
啊!突然感觉好羞耻!他大明的官员买肉竟然都成了奇闻!而且,官员都吃不起肉,百姓八成就惨了,说到底都是他这个皇帝无能啊!
朱瞻基:“要是把养猪、咳,把养宗室的钱份给大明官员一些,可能会减少一些贪腐现象吧。”
朱高炽:“上百亿啊,用个零头都尽够了。”
朱高煦&朱高燧:你们父子清高,你们父子了不起!你们的后代是皇室嫡支,后代再穷能穷到哪去?还不是要薅他们这些旁支的羊毛。
朱棣:“咳,老大,咱们不能让忠心大明的臣子们伤了心啊,如今大明不缺钱了,给他们涨点俸禄也是应该的,你回去想个数,写个折子,朕看看。”
朱高炽:“……是!”爹啊,你是真见不得儿子休息啊!
瞧着自家大哥一脸愁苦,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朱高煦翻了个白眼,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做作!这么好的收买人心的事,老爷子交给你,你就偷着乐吧。
胡善祥:“第二题,大明王朝国祚多少年?”
“甲:一百九十年,乙:两百五十年,丙:二百七十六年,丁:二百九十六年。”
“嘶!”
这些选项里居然没有一个数字超过三百,大明国祚竟如此短吗?
大明风华(73)
朱棣心酸了,虽然他心里明白,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朝代更迭更是无法避免的,可哪一个当皇帝的不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