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种岩石的粉末粘合城墙或者制作佛像最为便利!又因为这是从石头中千捶万凿而来,我便给它取名为‘石灰’!”
高欢闻言眼中兴奋之意再难掩饰,手指扣住腰间玉带,忽地仰天朗声大笑:
“妙哉!御史大人真乃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安民之功!”
说完,高欢还嫌不足,拍手道:
“郦御史今日点石成神物,来人!”
但见他宽大袍袖无风自动,眉峰陡立如刀,对身旁亲卫吩咐道:
“即刻调三百健卒,于怀朔西山设炉。取西山青石,依御史所说的秘法,咱们也开炉锻造‘石灰’!”
语毕忽又展颜,朝郦道元拱手道:
“古人言立德立言立功,御史大人今日开金石为灰、化刚柔之道,载入《考工记》续篇又有何不可啊!”
…………
数日后。
“取西山灰来!”
郦道元声如洪钟,当灰白粉末与黑色淤泥胶质以七三之比混合,竟在寒风中半刻凝结。
老御史用铁锥重击石灰块,星火四溅但石灰块完好无损:
“此胶坚固,可胜糯米十倍!”
高欢抓起石灰块掷向铁砧,发出金石相击的声音:
“我记得当年胡太后修建永宁寺便是用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材料?”
“高将军慧眼!”
郦道元抖开《水经注》手稿,指向“伊阙”条目:
“彼处所用凝灰岩多孔若蜂巢,正是绝佳烧制材料。”
他鹤氅扫过沙盘,
“但今日我们以黑泥为胶,西山灰为里,沃野红砖为表,当可筑成不摧之城!”
三日后的辰时,十二口陶釜在河滩排开。
郦道元亲自手持铜漏严格控量,黑泥与“石灰”按不同比例配置。
第四釜灰浆刚刚凝结,老御史突然厉喝:
“撤火!此配比过三成石灰,遇潮就会开裂!“
仿佛印证他的断言,那釜灰浆在寒风中竟自行崩解。
高欢抓起碎块:
“石灰过多就会失去黏性,所以要减少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