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暗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的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至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朝廷通缉,因为冥冥之中的一二指点,辗转来到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何日才能相见!’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
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凭着酒意做了一《西江月》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
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
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写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此地,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流落江湖,那堪到了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哈哈!”
那劫生辰纲的狗贼,害我至此。
宋江写罢,大悲大笑。
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大声吟诵道: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郓城宋江作。
孔明孔亮听到如此大的响动,立刻闯了进来。
一看那墙上的文字,虽然多有看不懂,但落款却是万万不能泄露了出去。“我的娘啊!师父,你真的醉了。孔亮,快快快,将字迹给污了……不,铲了!都给铲了!”
两兄弟好一阵手忙脚乱。
而宋江写罢,不管不顾掷笔在桌上,又自大声歌了起来。
“你们这是干啥?铲我白粉壁作甚?”
酒保听到动静,立马上来查看,哪里容许孔明孔亮搞破坏。
“那小二,你别捣乱,这墙自给伱银子重新粉刷……”
胡乱破坏了宋江题的诗词,又丢了一锭银子在酒桌上,兄弟俩架起师父宋江,踉踉跄跄离开了浔阳楼。
找了家客栈,宋江便倒在床上,醉生梦死。
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那黄文炳离了府衙,便往浔阳江畔走来。
此人是在闲通判。
“通判”是宋代官制中的一种官职,与知州同领州事,职掌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审理等事务。
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官员,如果知州不法,通判可以奏告朝廷。
而“在闲”则意味着这位通判虽然保留了通判的待遇,但实际上并没有担任任何实际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