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蓄谋已久
“蓄谋已久?”孙宇翔不易觉察地皱了皱眉头,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一脸愠怒的王长辉。
“小王,你要说蓄谋已久,那确实是冤枉前指了。不可否认,你们莎句书店的设计方案确实不错,在设计的创新、文化的融合、功能的实用上,已经完全达到了前指建设一个与众不同的文化标杆的设想和目标。其实,前指一直是想把这样一个标杆立在喀什市的,当初之所以把书店项目放到莎句,是因为喀什已经有了喀什书城,而前指又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超越喀什书城或另辟蹊径。出于无奈,也为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才避其锋芒,退而求其次的。如今,丝路之光书店已经有了与喀什书城完全不同的风格和调性,针对的目标人群也完全不一样,已经不存在模式的重复和经营的相互冲突了,所以经过前指慎重、认真的考虑,决定把丝路之光书店放在喀什,建在最核心的古城区,就是你刚才看到的那个商铺里。我认为,位置决定意义,放在这里,会进一步增强书店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号召力,引领示范作用会更好。刚才你也看到了,小学生们眼中的期待和兴奋,这也是你曾经给他们的承诺和你写进书店设计方案里的核心理念:为了学生,为了未来。”
孙书记的话合情合理,还拿王长辉的矛戳王长辉自己的盾,王长辉实在难以反驳。
“所以,这不是蓄谋已久,而是不谋而合。”孙宇翔的声音很轻,但却坚定有力。
王长辉叹了口气,直到此刻,他还犹如做梦一般。
怎么跟着孙书记出来漫无目的地走了一遭,自己就败走喀什了?
漫步古城、探访故地、形象契合的商铺、适时放学的学生……
一切都像是巧合,一切又不像是巧合。
原来,孙书记才是最好的设计师。
“小王,难道你不愿看见你们的劳动成果伫立在更大的喀什?当然,我不是说莎句不好,只是作为标杆、试点,莎句的地位和喀什比,确实要弱一些。文化得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江南书局如果能在喀什生根,那就一定能在四个县开出花来。小王,我们这不是借花献佛,而是把这颗种子放进了最合适的土壤。”孙宇翔语重心长地说道。
孙书记推心置腹的话打动了王长辉,他不得不承认,书记是站在更高的维度,用更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书店,看待文化工作。
他点点头:“书记,我知道了。”
孙宇翔笑了,轻轻拍了拍王长辉的肩膀:“走吧,莎句书店依然要建,还要建得更好!只是要往后推一推了。等喀什的江南书局经营一段时间之后,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以后,你们四个县建设的书店就会更加成熟,功能更加完善。”
王长辉虽然赞同孙书记和前指的做法,但依然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莎句,心情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被隔壁老王顺走一般难受。
莎句县委也很快得到了地委的通知,黄勇虽然心中也略有不快,但作为一个工作经验丰富、处理过很多大事的成熟的副书记,他很快就和地委统一了思想,坚决拥护地委的决定。
“长辉,怎么一脸沮丧?我们应该骄傲才对!我们的设计稿最终将在喀什变成了现实,难道这还不够你出去吹的?哈哈。”黄勇走进王长辉的办公室,见他一脸落寞,正失神地望着窗外,安慰道。
“我知道地委的决定是对的,只不过,过不了心里这一关。”王长辉叹了口气。
“过不了也得过。长辉,你的路还长,且光辉,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你还会遇到比这更加难受的事。这是成长,也是历练,是让人快速成熟起来的必由之路。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吧,文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事业,不必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话虽如此,王长辉还是郁郁寡欢了两天,做事也有些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