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应淮接过香囊,小心地放入怀中:“放心,我会平安的。”
三日后,出征的日子来临。清晨,阳光洒在王府外的广场上。萧应淮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骑在战马上。他的身后,是整齐排列的五千精兵,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鹤云初站在王府门口,眼中含泪,看着萧应淮:“王爷,一路保重。”
萧应淮看着鹤云初,心中满是眷恋,挥手高呼道:“等我回来。”
随着萧应淮一声令下,大军缓缓出发。鹤云初望着远去的队伍,久久不愿离去。直到队伍消失在视线中,她才转身回到王府。
萧应淮带领大军一路向北,沿途风餐露宿,历经艰辛。
半个月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北离边境。北离边境的守军对大梁军队的到来十分警惕,立刻进入了备战状态。
不久后,北离都城传来消息,北离皇帝得知无忧带着大梁的军队前来,大发雷霆,立刻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陛下,如今叛徒勾结大梁,气势汹汹地杀来,我们该如何应对?”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问道。
北离皇帝脸色阴沉,在朝堂上来回踱步:“哼,黄口小儿,当初那么多人竟然都没能杀死他,这会儿妄图夺回皇位。传朕命令,集结全国兵力,准备迎战!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大的能耐!”
然而,北离朝堂上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听从皇帝的命令。
一些大臣对现任皇帝的残暴统治早已心怀不满。
萧应淮在边境扎下营寨,等待着北离方面的回应。期间,他不断派出探子,收集北离国内的情报。经过几日的侦查,他对北离的局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王爷,据探子回报,北离国内人心惶惶,不少大臣和将领对现任皇帝的统治极为不满。我们若能加以利用,或许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无忧顺利登基。”一位谋士向萧应淮建议道。
萧应淮沉思片刻:“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虽有胜算,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先与那些有意倒戈的大臣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具体想法和计划。同时,加强我们的防御,以防北离军队突然来袭。”
于是,萧应淮派出了几名亲信,秘密潜入北离都城,与那些有意倒戈的大臣取得了联系。这些大臣表示,他们愿意在无忧的军队攻城时,作为内应打开城门。
萧应淮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大喜。但他并没有立刻行动,而是继续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与此同时,在北离都城内,现任北离皇帝也在加紧备战。他调集了大量的军队,在都城周围修筑工事,准备与无忧的军队决一死战。
“陛下,大梁军队实力不容小觑,我们不可贸然出击。不如坚守城池,消耗他们的粮草和士气,待他们疲惫不堪时,我们再出兵迎战,定能大获全胜。”一位老将向皇帝建议道。
北离皇帝思索片刻,觉得此计可行:“好,就依你所言。传我命令,全军坚守城池,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
日子一天天过去,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萧应淮深知,这样的僵持对他们不利,毕竟他们远道而来,粮草供应有限。于是,他决定主动出击,打破僵局。
“来人,传我命令,挑选一千精兵,组成敢死队,今夜趁夜偷袭北离军队的粮草大营!”萧应淮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王爷,此举太过危险。北离军队的粮草大营必定防守森严,我们的敢死队恐怕难以得手。”一位将领担忧地说道。
萧应淮微微一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已派人侦查过,北离军队的粮草大营设在一处山谷之中,防守虽严,但并非无懈可击。只要我们的敢死队能够趁夜潜入,烧毁他们的粮草,北离军队必然大乱。”
当晚,月色朦胧。一千名敢死队员身着黑衣,在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带领下,悄悄地朝着北离军队的粮草大营摸去。他们避开了北离军队的巡逻队,顺利地抵达了粮草大营附近。
“兄弟们,成败在此一举。等会儿听我命令,一起冲进去,见人就杀,见粮草就烧!”将领低声说道。
敢死队员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神色。
随着将领一声令下,敢死队员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了粮草大营。北离军队的守军万万没想到,在这深夜之中会遭到偷袭,顿时乱成一团。
敢死队员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他们勇猛无比,以一当十,很快就突破了守军的防线,冲进了粮草大营。
“快,点火!”将领大喊一声。敢死队员们纷纷拿出火把,点燃了粮草。
一时间,火光冲天,粮草大营陷入了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