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的夜色,像一层柔软的墨色绸缎,轻轻覆盖住瑞善小区的别墅区。
谭越家的餐厅里,暖黄色的吊灯将餐桌照得亮堂堂的,满桌的饭菜还冒着热气。
北方的酱肘子切片码在白瓷盘里,南方的清蒸鲈鱼泛着莹润的光泽,中间一碗热气腾腾的排骨汤,飘着几根翠绿的葱花,是两家人春节团聚的最后一顿晚餐。
谭越坐在主位,左手边是陈子瑜,右手边是父亲谭兆和。
李玉兰和陈母挨着坐,安暖带着谭馨坐在对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筷子偶尔碰撞瓷盘,发出清脆的声响,却丝毫不显嘈杂,反而透着一种即将分别前的温柔。
“明天你们就要走了,今天多吃点,把京城的味道带回去。”陈子瑜给陈母夹了一块鱿鱼,鱼肉鲜嫩,刺少肉细,“这鱼是昨天特意去水产市场买的,新鲜得很,您尝尝。’
陈母接过鱼肉,放进嘴里细细品味,笑着点头:“好吃,比杭州的鱼多了几分鲜甜。这次来京城,不仅玩得开心,还吃了不少好吃的,回去怕是要胖好几斤了。”
李玉兰也笑着说:“可不是嘛,子瑜妈做的桂花糕,甜而不腻,我跟安暖学了好几遍,还是没掌握好火候。等回去了,我再琢磨琢磨,争取下次你们来济水,也能尝到我做的桂花糕。”
安暖连忙摆手:“伯母,您已经做得很好了,是我手笨,没学会。这次跟着您和伯父来京城,不仅玩了颐和园、故宫,还学了不少做菜的手艺,回去能给谭馨做更多好吃的了。”
谭馨嘴里塞着排骨,含糊不清地说:“安暖妈妈做的菜最好吃了!这次来京城,我还画了好多画,回去要给同学们看看,告诉他们故宫有多美!”
一家人听着谭馨的话,都笑了起来。
谭兆和喝了一口酒,放下酒杯,看着谭越说:“这次来京城,看到你和子瑜把日子过得这么好,公司也发展得不错,我们就放心了。后天你就要开班了,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别总熬夜。”
谭越点点头,给父亲添了点酒:“爸,您放心,我会注意的。公司今年的规划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主要是推进几个新项目,有吴工他们帮忙,我能轻松不少。”
陈子瑜也补充道:“是啊,爸,谭越现在比以前懂得劳逸结合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拼命了。您二老回去后,也要多注意身体,天气暖和了,多出去散散步,别总闷在家里。
陈母看着陈子瑜,眼里满是欣慰:“子瑜,你也是,别总操心公司的事,多照顾自己。这次我多留了几天,看到你和谭越相处得这么好,我就放心了。”
聊着聊着,话题渐渐转到了最近的生活琐事上。
李玉兰说起济水老家的邻居,陈母聊起陈氏餐饮的新菜品,安暖分享着学校里的趣事,谭馨则兴奋地计划着开学后的绘画比赛。
餐厅里的笑声此起彼伏,温暖的氛围像一碗热汤,熨帖着每个人的心房。
不知不觉间,夜色渐深,餐桌上的饭菜也渐渐凉了下来。
李玉兰看了看时间,笑着说:“都快十点了,咱们聊得太投入,都忘了时间。明天还要早起赶车,咱们也该休息了。”
陈母点点头,却忽然想起什么,看着谭越和陈子瑜,语气温和地说:“对了,有件事,我和你妈也想跟你们聊聊。你们现在也三十多岁了,关于要孩子的事情,你们是怎么打算的?”
李玉兰也附和道:“是啊,我们不是催你们,就是想问问你们的想法。如果你们想早点要孩子,我们可以过来帮忙带;如果你们想再等等,我们也支持,毕竟现在年轻人的压力也大。”
谭越和陈子瑜对视一眼。
陈子瑜看向两位母亲,先开口:“妈,我们也考虑过这件事。现在公司的事情确实比较多,不过今年我们打算把这件事提上日程,等忙完上半年的几个项目,就好好准备。”
谭越也补充道:“是啊,我们也觉得是时候了。不过具体什么时候,还得看情况,到时候可能还需要麻烦您二老帮忙。”
陈母和李玉兰听到这话,都笑了起来。
陈母拍了拍陈子瑜的手:“不麻烦,能帮你们带孩子,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你们别有压力,顺其自然就好,我们尊重你们的想法。
李玉兰也说:“就是,你们想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要,我们都支持。只要你们过得好,我们就放心了。”
又聊了几句家常,一家人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陈子瑜洗漱完,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忽然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