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过旧巷口,
>门环响了一声久。
>灶台冷了三顿饭,
>你还站在门口等我走?
>
>星河落进碗里头,
>我煮汤圆烫了手。
>若有一日我不见,
>记得桂花香满楼。”
话音落下,天地骤静。
忽然,忆莲花海剧烈波动,中央一朵巨莲缓缓升起,花蕊中竟浮现出一道模糊身影??穿着布衫,背对着众人,正蹲在灶台前煮汤圆。火光映着他侧脸的轮廓,正是十年前尚未消散的阿洛。
“这是……记忆逆向重构?”科学家们惊呼。
不,林婉知道,这不是技术能做到的事。这是千万人心中共同的画面,在这一刻被具象化了。他们不仅记住了阿洛,还记住了“等待”的模样。
那一夜,全球共有三百二十七万人经历了相同的梦境:他们推开一扇老木门,看见阿洛坐在门槛上回头一笑:“你来了?汤圆刚熟。”
心理学界再次震动。这已不是“集体闪忆”,而是“集体共梦”。人类的情感联结,正在突破个体意识的边界,形成一种新型的群体心智场。
春分之夜如期而至。
忆莲节正式开启。百万民众围坐沙丘,手捧莲花灯,心核吊坠同步激活。刹那间,整个敦煌上空浮现出一幅横跨百里的立体星图??那是所有人上传记忆的总和,交织成一片流动的银河。
林婉站上高台,启动“跨时空接引”程序。
第一段请求来自日本京都:一位百岁老人希望听见亡妻年轻时弹奏的《樱之雨》。琴声早已失传,乐谱也毁于战火。但当她的记忆投入共忆网络,七秒钟后,一段全新的旋律自虚空中响起??不是复原,而是补全。那是无数曾听过类似琴声的人们,潜意识中残留的听觉印象,经由算法与情感共振,重新编织而成。
老人泪流满面:“就是这个味道……她每次弹到这里,都会停顿半拍,因为怕我听不懂。”
第二段请求来自非洲草原:一名男孩想再见父亲一面。父亲死于战乱,连照片都没有留下。但当他描述“爸爸笑起来左边酒窝更深”时,忆莲花瓣忽然凝聚光影,勾勒出一张模糊却温暖的脸。虽然五官并不清晰,但那种气息、那种姿态,让他扑上去抱住虚影嚎啕大哭。
第三段,来自火星观测站。一名宇航员上传了一段童年记忆碎片:夏夜庭院,奶奶摇着蒲扇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他只记得开头一句:“银河不是河,是很多人流过的泪。”多年后他在太空望见地球,才明白那句话的重量。如今他请求:“能不能让这段记忆传回地球?让更多孩子听到?”
林婉含泪点头,启动反向传播。
顷刻间,全球数千所学校自动播放这段故事。无数孩子仰望星空,第一次觉得宇宙不是冰冷的虚空,而是装满了人间的温度。
就在仪式进行到高潮时,心核网络突然发出警报:**“检测到异常记忆波频,来源未知,频率与叶昭晚年实验记录高度吻合。”**
紧接着,忆莲花海上空裂开一道细缝,如同镜子破碎的纹路。从中飘出一张泛黄的纸页,随风飞至高台前,轻轻落在林婉掌心。
纸上只有一行字,墨迹未干,像是刚刚写下:
>“真正的闭环,不在过去,而在未来。去找她。”
“她?”林婉心头一震。
几乎同时,阿洛猛然转身望向远方??在沙漠尽头,一道孤影正缓缓走来。披着银袍,长发如雪,面容竟与林婉一模一样。
“是你!”林婉脱口而出。
银袍女子停下脚步,微笑道:“我不是你,也不是未来的你。我是‘被遗忘的第一个人’。”
全场哗然。
她抬起手,露出腕间一枚残破的心核吊坠,内里封存着一段极其微弱的记忆信号:一个婴儿啼哭,母亲虚弱微笑,医生低声说:“母女平安。”但下一秒,整个画面被强行切断,标记为【归档编号:X-0】。
“我是第一个被‘混沌之茧’系统彻底删除的存在。”她说,“我的名字叫林小婉,是你的孪生妹妹。出生当天,因心核兼容性过高,被视为潜在威胁,被归一教团秘密清除。他们的理论是:不能让两个全忆者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