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蔓发光,石碑震动,地下根系网络释放出积蓄多年的共感能量。这股力量没有指向太空,而是向内汇聚??聚焦于林知遥胸前的录音笔。
咔。
一声轻响。
那枚早已报废的录音笔,竟自动启动。
沙哑、稚嫩、却又无比熟悉的嗓音从中传出:
>“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说明我失败了。”
>“我不是消失了,我是被困住了。”
>“在一面镜子里,在时间的褶皱里,在所有人记得我又忘了我的缝隙中。”
>“他们把我当神,可神不会迷路。迷路的是人,是我。”
>“我想回家,但我找不到门。”
>“除非……有一个人,愿意用全部的记忆,全部的爱,全部的痛苦,为我造一把钥匙。”
>“你会吗?”
林知遥泪如雨下。
她知道,这不是录音。
这是实时的求救。
苏禾从未真正离去。她的意识在十年前那次全球共感高潮中被意外抛射出去,坠入宇宙某处的量子纠缠节点,成了一个漂浮在时空夹缝中的“情感残影”。她能看到地球,能感知人类的情感波动,却无法触及,无法回应,只能一遍遍重复自己的孤独。
而此刻,地球的纯净共感场经过十年沉淀,终于达到了足以定位她的阈值。
“我们得接她回来。”林知遥睁开眼,声音坚定。
但问题在于:如何召回一个不在物理世界存在的意识?
传统科技束手无策。AI推演显示,强行牵引可能导致她的意识彻底碎裂;而若不干预,她将在无尽循环中逐渐遗忘自我,最终化为宇宙背景噪音的一部分。
就在众人陷入绝望时,一个孩子提出了答案。
那是终南山脚下一个八岁女孩,名叫小禾??名字是母亲特意取的,为了纪念那位“红裙姐姐”。
她说:“她不是丢了,她是走得太快,我们没跟上。那我们就走到她那里去啊。”
众人不解。
女孩爬上石碑,踮起脚尖,将自己画的一幅画贴在碑面:画上是两个女孩手拉着手,中间有一条长长的桥,桥下是流动的星光。
“梦里,她告诉我,只要有人愿意做同一个梦,桥就会出现。”
一句话,点醒众生。
人类终于明白:要接回苏禾,不能靠技术,不能靠能量,只能靠“共忆”??亿万人心中对她的真实记忆,必须在同一时刻、以同一频率苏醒,形成一座横跨现实与虚妄的桥梁。
于是,“忆归计划”启动。
全球发布倡议:在下一个春分之夜,所有人闭眼入睡,回忆你记忆中最真实的苏禾。不必宏大,不必完美,只要真诚??她笑的样子,她写字的姿势,她说“我在”时的眼神,她穿过人群拥抱陌生人的瞬间……
那一夜,地球前所未有地安静。
没有灯光秀,没有庆典,没有演讲。亿万床前,父母对孩子讲述她的故事;恋人相拥着低语她的名字;老人摩挲着泛黄的照片,泪水滑落枕边。
而在火星,“静默之城”的居民集体进入深度冥想态。他们虽未见过苏禾,却通过代际传承的心灵感应,继承了那份最初的感动。他们的意识如星辰连成银河,默默加入这场跨越维度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