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至半夜,宝钗困倦,林苓便与莺儿服侍她歇下。事毕,莺儿在隔断外的暖阁歇下,林苓则退下。
却说林苓行至房外,见屋内还亮着,心下疑惑,推门进去,只见香菱坐在烛下,彩佩则四仰八叉的早早睡下,隐隐还有鼾声。
林苓放轻脚步,轻声问道:“坐着看什么东西呢?”
香菱抬起头,扬了扬手里的《王摩诘全集》,轻声笑道:“今儿我拜了林姑娘为师,此乃学诗之第一步,我需得秉灯夜读,才可做出好诗。”
林苓瞧她这样爱诗,不由有些心酸。若早年没有被拐,想必也如黛钗三春等人一般,是个满腹才情的才女。
林苓坐在榻边,轻声道:“我不懂作诗,但爱听诗,尤其爱些奋发积极的诗。”
聊到诗,香菱来了兴味,烛光映在她眼里,好似眼睛会放光。
“都爱哪些诗?说与我听听。”香菱坐直身子,笑道。
林苓歪头思考片刻,道:“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类的。”
说罢又想道:“我也不爱那些难捉摸的,这些一看便知,一读便懂的,最好不过。”
香菱点点头,赞道:“好诗。此诗对秋自有一番见解。”
香菱说罢,还想深聊,只听彩佩翻了翻身,一副睡不安稳的样子。香菱忙止住了要说出口的话。
林苓见香菱这般爱诗,不由多说了些。眼见扰了彩佩休息,自觉不妥,便不再多言,也洗漱歇下了。
却说香菱仍埋头看诗,不时在纸上勾勾画画,并不安寝。
次日一早,香菱便不见了踪影。
宝钗问起,莺儿只答往潇湘馆的方向去了。
原是香菱昨晚琢磨了林苓的话,忽的理解了黛玉的“”不以词害意”。那诗不正是立意与旁人不同,别人道秋日凄凉,他偏赞秋高气爽,秋胜春朝。
香菱自觉顿悟,便一清早急吼吼的跑至潇湘馆与黛玉道心得去了。
这边林苓见莺儿在里屋服侍着,自己便往贾府药房去了。
今日去的凑巧,周瑞家的正好在屋内清点药材。
周瑞家的见林苓来了,便招手唤她。
林苓上前,把提的酒递与周瑞家的,再接过小丫鬟递来的册子,跟在她身后。
只见她指了指百子柜,道:“这最上头一层放的是瓷罐,里头装着顶珍贵的药材,打扫时得小心些。再是有些药材你需常翻动着,检查是否发霉、变色。虫蛀厉害的就扔掉,需得记在册子上。”
林苓一一记下。
周瑞家的拉开抽屉翻看药材,只见有些药材里混着大蒜、花椒、潮脑。林苓穿书前帮着爷爷放过,再看不由有些亲切。
周瑞家的见林苓盯着,以为她不懂,开口教道:“这些子放在药材里是为了驱虫。”
林苓也不解释,只乖觉的笑道:“多谢周大娘,受教了。”周瑞家的见她这般谦逊,也愿意多教她些。
故而又说道:“这药材放的位置也有讲究,什么和什么挨着放,什么和什么分开放,常用的放中上层,质地重、易污染的放下层。你好好观察,仔细学着。”
虽是些常识,她愿意教,林苓自然也乐意听,故满嘴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