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一个公司的电话。”小雪一五一十地说出实情。
“那你说的那个哥哥是不是高三转学的那个。”班主任恍然大悟。
小雪点着头。
“难怪。”班主任顿时觉得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班主任有些同情小雪,“小雪啊,我劝你还是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这电话打不通,咱就不打了。人家不想理你,你又何必上赶着去贴人脸呢。如果人家真想联系你,办法多了去了。你这样一头热,我觉得吧,咱还是不要太执著了。看开点。”
小雪听着老师的劝慰,心里也不是滋味,她根本相信干爸干妈会不理她,而且一直没有哥哥的消息,她也一直在担心着,如果哥哥真出了什么事儿,那她就是最大的罪人,她这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强烈的负罪感,让她坚定地觉得打探到哥哥的消息比什么都重要。
对关心她的老师,抿着嘴点了点头。
“陈小雪,高一三班。”传达室的老大爷拿着一封信念叨着。
刚要走出门的两人听到大爷的念叨,立刻转头看向大爷。
“陈小雪,我是陈小雪。”
“是高一三班的?”大爷再次确认了一下。
“嗯”小雪使劲地点着头。一把接过了大爷手中的信。当看到那熟悉的字迹时,小雪顿时激动成分,眼睛瞬间湿润了。
“谢谢,谢谢。”小雪向大爷和老师边道谢边鞠躬。抱着信向宿舍跑去。
她推开宿舍门,用衣袖擦着模糊的双眼,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小心翼翼地拆着信封。
一张照片:帅气的脸庞有些消瘦,配上一头短发,显得精神奕奕,一身新校服格外显眼。当看到杨阳双手比着一个心形时。小雪破涕而笑。“我就知道你没事,我就知道你没有忘记我。”自言自语道。
小雪着急看信,根本没留意到照片背后一串数字,信上密密麻麻,洋洋洒洒写了几大篇,主要记录着他在新家,新学校的日常。他说他已经适应了新家新学校,最后叮嘱小雪要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吃饭。勿念!
小雪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定,新的不安在心里迅速发芽,他的来信给了她希望,她赶紧拿着信封仔细辨认着来信地址,上面却没有地址,而邮戳上也只是一个区域名。这让小雪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三确认后,她的心像被浇了凉水一样冷了下来。小雪抱着信嚎啕大哭起来。“你个傻瓜、笨蛋,你让我怎么联系你呀!”
下课铃声响起时,小雪已经整理好自己的心绪,再一次看了照片后和信一起放进信封里,小心地放在了自己的枕头下面。红肿着眼睛出了宿舍,赶着回教室了。
杨爸看到来电显示那个熟悉的号码发着愣,一想小雪为了联系他们一家不停地打电话心急如焚的样子,他就愧疚得命。可是现在这个情况,他不得不听从老爷子的安排。毕竟两个孩子确实还小,杨阳又是关键的高三时期,这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一周后的秘书室里,杨爸对自己的工作也得心应手了。只是再也没有接到那个区号的电话了。
心里却莫名地增加了些许困惑,有好几次他都想拨过去询问一下小雪的情况,一想起老爷子的警告,他又赶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天杨爸来到办公室准备汇报工作。
“过来,坐会儿”杨董正坐在茶几那边品着茶,桌上烧水壶正咕噜咕噜地响着。
杨爸正襟危坐地样子,杨董看了一眼笑了笑:“怕我?”
杨爸没有回应,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的动机,不敢随便开口。
“杨阳果然是块料,我没有看错,听说他这次摸拟考进了班里前三。孺子可教呀。”
“我也很高兴。”杨爸第一次听到老爸的夸奖,心情轻松了许多。
“放心,看到他步入正轨我也高兴,我下一步打算送他出国。”杨董眼里全是骄傲。
“爸,你不是答应他不出国吗?”杨爸一听到这脸色大变,一脸担忧地说。
“你懂什么?我杨震华的孙子怎么可能是泛泛之辈。出国留学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你还看不上是吧。”杨董轻蔑地看着杨爸。
“不是,你得讲信用,答应的事,怎么可以反悔呢?”杨爸不服地说。
“妇人之见,我会让杨阳心甘情愿地出国。”杨董诡秘地说着。
杨爸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饭厅里,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正吃着饭,电话铃响了。
杨阳一个箭步就抢着去接听,原来是找爷爷的,心灰意冷地回到饭桌上继续吃着饭。
“怎么?你在等电话?”爷爷犀利地问道。
“哦,没有。我不是脚长吗?跑得快。”电话旁边的阿姨发笑地听着杨阳这个离谱的解释。
爷爷没有拆穿。等杨阳吃完饭打算离开时,“杨阳跟我到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