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哭得声音嘶哑,抱着白芷,浑身颤抖。
白芷的脸埋在周继先的衣袖里,泪水打湿了布料,嘴里喃喃念着:“教授……教授……”她从小被周教授收养,这个家唯一的亲人就这样走了,她的世界瞬间崩塌成灰烬。
……
黑暗中,刘斌缓缓抬起头,眼中隐隐浮现一丝坚定。
他握紧拳头,低声道:“教授,我答应您的事,一定会做到。”
奥古斯粒子的研究,我会完成。
苏瑶和白芷,我会保护好,让她们幸福。
我不会让您失望。
……
自从周继先去世后,刘斌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实验室,远离了人群与外界的纷扰。
他接手了周教授留下的遗嘱,继承了周家祖宅,并默默地安葬了教授。
对于周教授的离世,他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悲痛,而是选择在寂静的夜里继续教授未完成的事业。
他不允许自己有片刻的松懈,因为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已经比任何时候都沉重。
但即便如此,生活中的冷嘲热讽也并没有放过他。
张渊睿时不时地出现在他面前,用讥讽的语气提起周继先的死因,讥笑着他说:“周继先突发重病去世,是被纽若维他的进度给吓坏了吧,科技研究的结果是残忍的,果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哈哈哈。希望你以后吸取周继先的教训,老老实实为纽若维他的上市贡献一点力量,老师和艾莉丝会考虑给你和苏瑶一个机会的。”
每当这时,刘斌只能沉默,忍耐下去。
因为他知道,这些话并不是来自他们的关心,而只是用来试图激怒他。
然而,这一切他都当作空气,唯有默默地集中精力,完成研究的最后一步。
……
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刘斌终于将奥古斯粒子的实验做到了极致。
他与苏瑶和白芷一同,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反复的测试与调试,每一次的成功或失败,都会让他对神经控制的理解更加深刻。
奥古斯粒子原本只是一种微小的粒子,具备一定的自适应特性,但如何将其与大脑的神经网络实现更加精准的双向调节,一直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
经过周继先的理论启发,刘斌在神经适应性补偿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奥古斯粒子与大脑的动态反馈调节模型。
这一构想的核心是通过奥古斯粒子在大脑神经网络中与神经元形成实时的交互作用,既能调节神经元的活跃度,又能实时同步大脑的电化学活动,做出精准的调整,以实现控制大脑神经元的目的。
通过这个模型,奥古斯粒子不仅能够被精确控制,还能够模拟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从而做到完全的适应和控制。
那天晚上,实验室里空无一人,只有刘斌和几个计算机屏幕以及实验仪器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苏瑶和白芷早已疲惫不堪,暂时回家休息,而刘斌仍然在深夜里坚守在实验台前。
空气中弥漫着化学物质的气味,计算机的声音不时响起,仿佛在提醒他每一刻都至关重要。
此时,他的眼睛紧紧盯着眼前的奥古斯粒子调节参数界面。
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反复试验,刘斌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参数设置。
他手指快速在键盘上敲击,指令一行行传输到控制系统中。
最后,他轻轻地按下“执行”按钮。
屏幕上弹出了一组数据图表——粒子精准进入目标神经网络,开始实时调节并与神经元产生互动。
它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粒子,而是开始和大脑形成了双向的动态反馈机制!
刘斌凝视着屏幕,心跳加速。
随着数据的变化,粒子与大脑的联系更加紧密,他可以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控制感,就像是亲自操控着大脑的运作一般。
一切仿佛在瞬间完美契合。
刘斌深吸一口气,眼中充满了激动与兴奋。
他知道,他成功了!
这不仅是他自己的胜利,更是周继先教授留给这个世界的礼物——一种新的神经控制技术的突破,能够为世界带来彻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