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停下脚步,认真看着她:“如果你是为了成为我,那你还没走出来。但如果你是为了成为你自己,那就说明,你已经走得比我远了。”
一句话,直击心底。
她低下头,又抬头,眼中闪着微光:“我想帮人,不是因为我想当谁的救世主,而是因为我记得那种感觉??当你快沉下去时,有人伸出手,哪怕只是说一句‘我在’,都能让你多撑一天。”
“那就继续做吧。”他轻声说,“但记住,你不必拯救所有人。你只需要,真实地存在。”
她笑了:“我现在连对自己都说实话了,怎么会对别人假装呢?”
他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票递给她。不是电子票,而是纸质的,边缘微微卷起,像是被反复摩挲过。
“下个月,我有个小型分享会,在大学心理系。主题是‘治疗师的脆弱性’。我想讲讲这几年的心路,包括……一段没能及时处理的移情反向案例。”
她接过票,指尖触到他掌心的温度。“我可以去吗?”
“我希望你去。”他说,“不是作为前患者,也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同行者。你现在的每一步,都在证明:疗愈是可以传递的。”
她将票小心折好,放进包里。没有追问“那段案例是不是我”,也没有说“我也想讲讲我的视角”。有些话,不必说尽。
分别时,天已全黑。路灯次第亮起,映照出两人长长的影子。他们没有拥抱,没有承诺,甚至连握手都没有。可那种默契,比任何亲密举动都更深。
回到家,她打开电脑,新建一篇博文。
标题是:《今天,我蹲在路边喂了一只流浪猫》。
正文写道:
【它瘦得几乎站不稳,却还警惕地瞪着我。
我把猫粮倒在纸袋里,退后两步。
等我再抬头,它已经在吃了。
那一刻,我没有感动,也没有成就感。
我只是觉得,这个世界还有希望,
因为它允许一个曾经连自己都喂不饱的人,
如今能弯下腰,为另一条生命停留。
有人问我:你还会再爱吗?
会。
但不会再把爱当作救命稻草。
我会像今天喂猫一样,
不期待回报,不强求亲近,
只是单纯地,给出一点温暖。
如果对方愿意靠近,很好;
如果它转身离开,也没关系。
毕竟,我也曾是一只不肯相信人类的流浪猫。
而现在,我学会了信任,也学会了放手。】
发布后,她关掉电脑,走到窗前。月光洒在洋桔梗花瓣上,洁白如初。她轻声说:“我很好,林小满。”
没有回应,也不需要回应。
这一夜,她睡得很沉,梦里没有深渊,没有哭泣,只有一条缓缓流淌的河,两岸绿意盎然,而她正走在属于自己的岸边,阳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