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真的在改变。”小星的声音充满感慨。
林昭站在飞船窗前,望着地球表面那一处处亮起的光斑,宛如新生星辰。
“不是我们在引导他们。”她轻声道,“是我们终于敢相信,他们本就能做到。”
***
三天后,一场特殊的会议在忆洲地下议会厅召开。各国代表齐聚,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分配“未来建设基金”的首批资源。争论一度激烈,直到一名来自非洲的小国代表站起来,拿出一幅孩子的画。
画上是一座漂浮在空中的图书馆,书页随风翻飞,每一页都写着不同语言的故事。孩子们坐在云朵上看书,笑容灿烂。
“这是我女儿画的。”他说,“她今年八岁,没见过真正的图书馆。但她梦见了。你们说这些钱该投给谁?军事?能源?还是继续修更多的墙?我想,请把它交给那些能让梦变成现实的人。”
全场寂静。
片刻后,掌声雷动。
决议通过:首笔五百亿忆币全部投入“共启教育网络扩建工程”,覆盖全球偏远地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入共感终端,并参与“未来记忆共建计划”。
消息传开当晚,世界各地的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捏起黏土、敲击键盘,开始描绘他们心中的明天。
而在南极冰原深处,那面写着“我还在”的残旗旁,一朵新的水晶花悄然绽放。花瓣透明,中心却流淌着金色脉络,如同血脉搏动。每当有孩子的笑声通过共感网传至此地,花朵便会轻轻摇曳,释放出一圈微不可察的光环,扩散向地心。
那是封印系统的自我修复程序正在运行。
也是新纪元最安静的宣言。
***
一个月后,草原小屋前。
林昭抱着刚满月的婴儿,轻轻哼着《归途》的旋律。孩子的小手摊开着,掌心那枚龙形胎记依旧清晰,但这一次,鳞纹似乎比出生时多了一圈流转的金边。
陈野坐在她身边,手中拿着一本全新的笔记本,封面写着四个字:《未来手稿》。
“今天我们收到了第十七万个孩子寄来的画。”他翻开一页,指着其中一幅,“这个梦想很有意思??他说希望将来能造一艘船,载着所有人去月亮上种花。”
林昭笑了:“听起来像个童话。”
“可哪个现实不是从童话开始的?”陈野合上本子,望向远方,“陆沉留下的那句话,我一直记得:‘只要还有人记得,我们就没真正死去。’现在我想加一句??只要还有人敢梦,未来就永远不会断流。”
风拂过草原,带来远处孩子们嬉戏的声音。他们正在用彩石在地上拼出一座城市的轮廓,一边拼一边大声讨论:“这里要有个动物园!”“不对,应该是飞行公园!”“图书馆必须最大!”
林昭低下头,看着怀中熟睡的婴儿,轻声说:“陆星,你会喜欢这个世界吗?”
孩子无意识地动了动手指,恰好碰到了她的脸颊。
就在那一瞬,整片草原的草尖同时泛起微光,如同被月光照亮的海浪,一波接一波地涌向天际。
而在宇宙某处,归途之舟静静地漂浮着,船身上十三代守门人的名字熠熠生辉。最顶端,“林昭”二字忽然微微颤动,随即裂开一道缝隙??从中探出一缕极细的光丝,蜿蜒而去,连接向地球上每一幅正在被绘制的画作。
那是钥匙的最后形态。
不再是开启或关闭的工具,而是桥梁。
连接过去与未来,真实与梦想,个体与众生。
夜尽,晨曦初露。
新的一天开始了。
而这一次,没有人再问:“我们会赢吗?”
因为他们已经看见??
赢的从来不是战争,而是那些敢于做梦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