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里的人中还有周圭。
他们都被反手束缚,腿上也被捆绑。
周圭喉咙里仿佛塞了一块布似的,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如果不是背后的柱子支撑,早就瘫软在地上了。
“少东家不行啊。”
几名伙计赶来看,他们已经变化了薛唐粮菜行的人,印象里的原少东家本事大得很,向来不变色,没想到轮到自个头上表现的还不如别人呢。
“唉,少东家那么大的家业,为什么还要杀人抢劫放火啊。”一名伙计无法理解,感叹道:“我要是少东家,平平安安享福多好。”
“谁知道呢。”
周圭的罪名已经公布,同样很长。
不久之后。
一个个开始砍头。
血水染红了断头台,但是却点燃了百姓们内心的红火。
看着往日一个个欺负他们的大恶人死了,仿佛就看到了天亮了。
正如王信所想。
杀罪证确凿,人神共愤的恶人们,不光不会影响节度府的名声,只会让百姓们更加看到希望,然后有了希望,才会更加支持节度府。
大同全民缩衣节食,自产自救。
不是一句空话。
节度府在百姓们中的信任,通过一件一件的事情得以提升。
到处都是军士和督察队的身影,但是各处的治安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有许多百姓主动指路,更多的百姓踊跃站出来,揭发官员大户们的罪名。
在大灾荒的年景里。
竟然有百姓去节度府门口送粮食,自家的老母鸡,或者一竹篮野菜。
最后都被士兵们追上还回去。
当兵的还跑不过老百姓?亲兵们一个个互相调侃。
节帅府。
住进来的客人,薛宝钗有些迷茫。
院子里。
因为薛宝钗是客人,她也自己带了许多粮食,没想到起了作用,王信也沾了光,两大碗米饭,还有几碟酱菜,王信终于吃饱了一天。
看着眼前狼吞虎咽的男人,薛宝钗越发迷糊了。
“怎么了?”
王信笑道,薛宝钗是个聪明的女子,她一定是遇到了不懂的事。
因为她的支持,节度府轻松了很多。
“大同的根基是商业,周家他们虽然是本地的大户,但也是本地的大商号,如今的年节,大同更依赖商业,难道不怕影响自身根基吗?”
薛宝钗好奇问道。
听闻,王信感慨,不愧是薛宝钗。
关外牧民为何疯子一样的几千年不停的去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