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节度府持战无不胜,保家卫国的口号下,封存大同境内所有粮食与肉菜。
每家只能保留一石六斗九升米。
其余全部充公。
恢复粮价一两银子两石米。
由节度府按人头发放,妇孺老幼等,平均每人每月二十斤米的粮票,另外带骨羊肉五斤和一斤下水的肉票,只有持有相等数量的粮肉票才能买到粮食和肉。
四州七县的所有粮行,粮食价格按照一两银子两石米收购平价卖出,在人命关天的道理面前,最大程度减少商家的损失。
同时薛唐粮行改为薛唐粮菜行,接管四州七县城内所有的粮行,合计五十五家。
其中十五家对外放开,符合调价愿意承包的商号可以报名。
计划三个月内落实。
形成薛唐粮菜行为主,其余粮菜行为辅的局面,并且有督查队抽查监督,一旦发现私下专卖,或者触犯其他规定,给予响应的惩罚。
一条接一条。
每条都详细的很,说明节度府并不是赌气或者临时的举措。
特别是薛唐粮行,这家不起眼,原来转为士兵提供粮票的商行,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粮票运行已经两三年,储备了足够的经验和人才。
周世明坐在回家的轿子里,想着白日里节度府大厅里的热闹,所有人都惊呆了,佩服的有、不满的有、仇恨的有、反对的有、支持的有。
节度府还是如以往的风格。
商业的事交给商业。
而且哪怕是薛家也做不到垄断,必然开个口子给别的商行。
谁都想垄断,但自家做不到垄断的时候,当然就不希望别人垄断。
只是,每个月平摊二十斤粮票,六斤的肉票,这能吃饱吗?
轿子里的周世明忍不住盘算。
吃不饱,绝对吃不饱,但是不至于饿死人,恐怕还得自己想想办法,挖野菜什么的,否则这么饿的话,谁能受得了。
王信的想法,大家也都看得出了。
把所有的粮食都集中起来,每个人缩衣节食,然后全力开荒自救,等于把以前用在军队和灾民的法子推广到所有人头上。
所以王信并不是针对周家。
而是他早就打算这么干了,都已经提前在做,一步一步来,每一步都走的极稳。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充足的经验和人才。
记得王信刚刚来大同的时候,那时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将军,结果就扳倒了坐镇大同二十年的节度使冯庸,现在更不得了啊。
周世明回到家,才知道自家的铺子被封了。
府里的人也找不到少爷。
最后,有人跑来送信,周圭被抓了。
周世明茫然的看着屋子里慌乱的家人们,陡然眼前一黑。
“老爷!”
“老太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