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大部分人口的生活依靠朝廷调拨。
其次是天成城。
天成城个在册不在册,原士兵至少有一万八千人的人口,加上部分军士家属老人小孩,合计两三万之多,加上本地民眾,大概有三五万人口。
也就是说。
如果没有朝廷的供应,天成城內六成以上的人口就活不下去。
那么也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朝廷经济困顿的时候,大同兵乱要早於陕西民乱。
明中晚期大同发生兵乱,歷史走入另外一条河流,但是大周依然也发生了兵乱,因为大环境是相同的,导致结果也迟早发生。
只不过明中晚期虽然解决了大同兵变,但属於靠著强硬实力压下矛盾,实际上並没有解决问题。
为日后实力依然强盛的大同军镇,突然投降远在数百里之外,因为寧武关损失惨重而导致退缩心理的李自成,让他一下子恢復信心,也让天下大惊,敲响了大明丧晚钟,一个月后覆灭大明埋下了伏笔。
不解决问题,强硬的压下,解决製造问题的人,不影响自己前程就行,管杀不管埋的官僚阶级做派。
歷来明代文人就是如此。
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所以科举真是好的吗?
宋明皆是十倍百倍的综合优势败於极小的部落。
官员只是分配財富,但不创造財富。
当所有的聪明人都去追求科举,那么谁去创造財富?
聪明人辛苦出头获得分配权力,结果不如创造財富的人生活美好,那么创造財富的人,能不能保住自己的財富?
所以宋明真正富裕的人都是官员。
而可笑的是官员並不创造財富。
三年灭倭,三年平胡,如今又要开始压兵乱,难道继续三年?
科举比血脉要好。
但是科举同样是一条歧路。
这是歷史已经证明的。
唯独商业。
商业模式才带来了工业革命,这就是事实,以事实为根据,王信才支持了商號的发展,但同样以事实为根据,支持的不是商人,而是商业。
商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
但一切的根基在枪桿子。
大同的改革,將会面对巨大的压力,必须首先能做到自给自足,否则很容易在外部的压迫下破產,但是大同有个好处,那就是兵力眾多。
王信思考了一夜。
第二日。
下午。
天成城外二十里外。
不少的军將翘首以盼。
“赵赫这小子真贼啊,招呼也不打一声,自个闷声不吭的跑去迎接新来的总镇。”
有人骂道。
“亏这小子平日里对镇台一副忠心耿耿模样,骂咱们忘恩负义,做的有模有样,结果倒好,却是个比咱们都要小人的小人,反正我是做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