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对总镇的了解,王英否决了这个判断。
还是人不够用啊。
王信叹了口气。
大同西军的亲信不少,但都是老面孔,朝廷不会同意放人。
河西营虽然用心努力,毕竟只千把人。
至于右路军。
右路军不但提供不了,还需要自己派出更多的亲信才好,否则谁影响谁?
“要是再有个几十名良家子就好了。”
王信感慨。
有几十名心腹良家子的话,送到军队里培养半年,很快就能脱颖而出。
加上河西营,还有自己从右路军中挑出来的人,哪怕李威他们这些面和心不和的将领依然存在,也影响不了什么了。
人事权并不全在自己手里。
所以明明知道哪些人心里对自己意见很大,不愿意革除旧习,反对自己的做派,可是王信也动不了。
想要把人家高高挂起,也需要下面有人才行。
对目前的右路军,王信总感觉还差一口气,别人也不是傻瓜,任由自己失去一切,总会在看不见的地方使绊子。
不把内部理清楚,外部的威胁就应对不了。
除非内部团结一致,这样的话,谁打右路军的主意,王信都有底气应对。
大同西军带头的几名将领虽然性格不合,但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总能一致对外,所以才能坚持到如今,而右路军可不是。
李威也好,杨荣这些游击也罢。
张吉甫这等大佬招个手,跑过去献殷勤的不会少,这般情况,自己怎么可能有底气应付。
去哪里弄这么多良家子。
就算有这么多良家子,与自己没有渊源,又如何会忠诚于自己。
王信想了又想,回去总兵府衙门睡下。
第二天一早。
在总兵府的严中正跑来,一脸激动的看着王信。
原来衙门口外有一批后生。
从扬州来的。
他们带着林如海的书信。
林如海。
总能给自己意外。
王信看完林如海的书信,心里有些复杂。
自己的母鸡,人家拿去下蛋了,然后再还给自己,自己还特么的得领人家的情。
算了。
不跟他计较。
王信抬起头,和蔼的看向一帮大包小包的后生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