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没有意外。
后世都在玩笑山东。
其实自古以来,山东都是造反重地。
如新莽时期的赤眉军,三国时期的青州军黄巾军,连家属在内百万余人,最后被曹操收编,有自古山东出反贼之谚语。
王信没有出声。
贾政急了,“你如果不争取,被别人争取了,你有没有想过后果?”
“不进则退嘛。”
王信轻松笑道。
贾政越发不懂,急道:“你既然懂这个理,为何不去争呢。”
朝廷如果要派出京营,那么谁带兵,带谁的兵,这其中的说头就大了。
王信如果不带兵,别人带了兵出发,王信岂不是更控制不住右路军了?张吉甫和朱伟两人有矛盾,可谁都不会愿意王信真的控制住右路。
这些道理,哪怕贾政自己不懂,别人会懂。
这就是不进则退的道理。
如果王信能带兵出征,靠着战功和战场上的指挥权,哪怕不能进一步,至少能保证不退一步。
而如果别的人带兵出征,王信必然要退一步。
这是大将的方面。
至于更上一层,是谁负责整个大军,那又是一番争斗。
朱伟肯定想要掌握这个机会的。
张吉甫则必然不愿意朱伟获得这个机会。
王信想了想。
贾政这个人不够聪明,很多事情告诉了他,其实并不好,因为此人很多事同样也身不由己,万一透露了出去,反而容易坏了自己的事。
王信摇了摇头。
“这件事真正能决定的人是张阁老,张阁老绝不会用我的。”
“那就不争了?”
贾政急了。
贾政也听说了一些,如大同那边闹得厉害。
看样子,王信要失去对大同西军的控制,如果这边右路军又没有掌控,那这几年好不容易到手的一下子鸡飞蛋打,现在取得的优势化为灰烬。
“我与我府上的几位门客都是这么认为,朝廷已经在试探民间的口风,既然放出了风,等民间适应了,要不了多久会有京营出军的正式命令。”
“京营四军里,张吉甫盯得最紧的是东军,东军这回成为了风眼。无论派出多少大军,东军必然会在其中,至少精锐要出动,左路可能不会动,本部和右路必然会动。”
“王信,这件事不能不争,否则前功尽弃,你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贾政忧心忡忡的告诫。
贾政的门客有不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再是架子,总有几句能摸到事实。
大差不差,与自己所想的区别不大,但是王信有自己的主意,那就是顺势而为。
舍得舍得。
先把自己的人舍出去。
不都是想要吗?
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