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贾府的大老爷,薛宝钗有所了解。
恐怕并不会在乎是不是迎春的良配,而天下哪里有多少好事呢,如不去专门留意良配,大概率都不太好。
外间的贾母安静了片刻,低声道:“让他进来吧。”
屋里没有外人。
薛姨妈在贾府多年,连薛蟠成了亲,依然住在府里东北角的一处院子,倒不是薛家买不起宅子,而是二房的需求,贾母并不反对。
连老大的事,自己都做不了主,贾母有自知之明。
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能管,什么事情要视而不见,什么事情要大事化小,这些内宅的事,贾母心里门清。
贾赦进屋后,一脸的笑意。
“说正事吧。”
贾母叫住贾赦。
“恭喜老太太。”
贾赦知道母亲不喜欢自己,不过他也不在乎,笑道:“老太太还记得不记得大同府的孙家?”
贾母回想了片刻,说道:“府里以前确实有个姓孙的门生,好像还是世交,祖上系军官出身,多年来没有见到,差点忘记了,可是这个孙家?”
“正是。”
贾赦拍手夸道:“老太太记性真好。”
“他家来人了?”
贾母突然想到一件事,问道:“王信以前在大同,怎么没有听见这家人的消息?”
贾赦感慨了起来。
原来这姓孙的一家人这些年日子不好过。
贾府同样日子不好过,也是这几年,从二房长女升了贵妃后,贾府的地位才稳住了,没有继续下降,可对于贾赦而言,是二房在变好。
二房是二房,贾府是贾府,他如何能不急。
也是见多了起起伏伏。
几十年里,多少人重新起来,又有多少家倒了下去。
不说别的,前几年自己都听到过的刘姥姥,她女婿王狗儿,这王家原来与金陵王家是本家,祖上也曾经做了大官,够资格与贾府走亲戚。
可多年下去,不也是落魄到要求人施舍了么。
还有那石国公府。
偌大的国公府说没就没了。
与其便宜别人,不如自己抢先下手,反正自己缺钱,贾赦并不后悔。
所以贾赦很清楚,自己没有退路。
自己是荣国府的袭爵人,要么在自己手上彻底衰败,要么在自己手上爬起来,为了对得起祖宗,自己容易么,谁都不能理解自己。
就像那二房那姓傅的门生。
为了自己的前程,不管一切的把妹妹送入二房,哪怕给宝玉当个妾都求之不得,所以谁都不容易啊。
再说起这姓孙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