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那位主察觉到王將军的心思,將再也无余地。”
王信眉头拧了起来。
为什么说天无二日,这就是原因。
以前在江南,自己执意抗倭,那时候林如海护得住自己。
如今自已执意平胡,虽然没有投靠张吉甫,但也的確互相交换利益,所以在太上皇眼皮子底下做事,目的达成了,想要疏远就疏远?
太上皇可不是提起裤子就能不认帐的主。
此事还真不好解决。
要不然彻底投了张吉甫算了,有了自己的加入,实在不行,那就帮太上皇彻底搞定皇帝。
好像不行。
太上皇並没有要废帝的心思。
那么张吉甫是怎么想的呢,以他的聪明才智,必然看得出危机。
想著张吉甫这几年的做派,王信隱隱有些察觉,如果真是如此,难怪张吉甫急著抓兵权,那太上皇又是什么態度呢。
他知道还是不知道?
实在是麻烦,王信有些犹豫不定。
“林老爷说过,如果王將军顺利平胡,有了和张阁老的约定,张阁老必然调王將军归京,张阁老需要更多的人帮助他稳定京营,不会错过王將军。
如果按照张阁老的步子去做事,王將军会越陷越深,最后没有转圜余地,所以將军可以先答应归京,归京之后找一个人即可。”
平胡失败的话,林如海没有说。
要么是林如海相信自己不会失败,要么是失败了还谈什么未来。
“谁?”
“左都督朱伟。”
“他?”
王信愣了愣。
此时,薛岩也一脸感嘆,“只有他。”
王信反应过来,已经有些猜到林如海的想法。
自己贸然疏远张吉甫,以张吉甫的脾性,大概不会理会自己,因为他不会上杆子求自己投靠他,但是太上皇必然不满。
这是个已经过了八十的老人。
因为心里的不安稳,甚至能让朝廷局势拖延到如今的局面,看样子不到死,是绝不会放手权力给皇帝的,也不顾日后江山社稷不稳。
罗明就是前车之鑑。
怎么办呢。
利用太上皇那边文武不和的予盾。
朱伟必然愿意接纳自己,有了朱伟的支持,自己回京后很容易在京营站稳脚跟。
“林老爷说靠著平胡的功劳,他们全力出手,再有朱伟的帮忙,给將军在东军操作一个总兵出来,以將军的能力,三年內之內彻底掌握一支京营等待天时。”
难怪林如海要让自己归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並不是说林如海这计策不好,的確也是为了自己好,不过其中也掺杂有林如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