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打仗的才能,谁能否认?
“江南富裕,人人求财,鄙视当兵,常有好男不当兵之言,当了兵后会受到人们的歧视,连个婆娘都娶不到,更没有人家愿意把自家的闺女嫁给当兵的。”
“京城也是。”
贾政插话道:“你在京营呆了几年,应当知道。”
王信点了点头。
北方与南方区别很大。
南方与南方之间区别也很大。
英国和意大利两国之间的政治民俗文化风气等有天壤之别,而幅员辽阔的大周,五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更是复杂无比。
所以王信虽然鄙视儒家,又不得不承认起码在当下,儒家的必然性。
江南民风开放,百姓们头上的限制小,能较为轻松离开土地,经济也活跃,百姓只要运气不差,或者遇到了好行情,总能找到份养活自己的活计。
甚至还有翻身改命的机会,而当兵的穷苦,所以被鄙视。
而京营这边的话。
纯粹是压迫,与江南那边主要是经济原因不同。
“所以为了招募不怕死的兵,激励他们敢战,所以千金买马骨,用了非常高的赏金来吸引人,虽然效果不错,实则并不能长期维持。”
王信笑道:“朝廷突然让我解散扬州营,哪怕有些人真心跟着我,但是扬州营的底子就不正,我才痛快的撒手。”
“也不能这么说。”
贾政隐隐明白了,反驳道:“你为了安置他们,用了多少的心思。”
盐道衙门不提,扬中岛的地理环境,要是还有不满,属于人心不古,倒不是王信做的不好,这才是贾政喜欢王信的重要一点。
王信对自己人实在是够义气。
“到了京营,因地制宜,而且京营终归是正规军队,底子正,以河西营为根,扬州营的骨干为精神,才有了如今的大同西军。
只是为了解决大同西军的拖欠,我有鼓励经商,经商的军队不止我这么干,甚至张阁老在金陵时,金陵军早就在从商了。
结果不超过三年,金陵军就荒废了,大同西军也会面对一样的问题,为了应对,只能不让大同西军闲下来,否则同样要不了三年,大同西军的战斗力也会下滑的厉害。”
贾政恍然大悟。
“倒有点类似以战养战?相同点都是不能停下来。”
“贾公说得对。”
王信笑道。
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严重。
别人会如此,自己不会。
如扬州营的士兵,短短一二年的时光,各个挣了百来两银子,相当于后世一二两挣了几十万,的确从温柔乡中拉出了一支敢战之军,但是代价也太大了。
更不提高抚恤,高奖励等。
当时自己欠缺时间,为了尽快的起家,只能走捷径。
世间哪里有捷径呢,背后都有相应的代价。
只不过自己有系统。
靠着系统,哪怕是巨大的代价之下,自己一样拉出了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将领,等自己回到南方抗倭时,一个个抛下优越的生活来跟随自己。
当兵的不能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