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样的世界是不对的。
明知道很多事情不对,自己又解决不了问题,王信看着自己的宅子,从自己的家到天下,王信不禁出神了起来。
难怪古人云。
一屋不扫何以治天下。
自己看到的问题,自己都没有方向去解决,当然治理不了天下,除非对自己遇到的事物有了清楚的方向,那么治理天下也就不再迷茫。
王信看向曾直,交代道:“四十两银子,请五六个长工,最后是一家人。”
曾直愣了愣,“钱太多了吧?”
王信没有解释,吩咐说:“大概就这样吧,一家人,或者两家人。”
一家三口,小孩属于吃白饭的,反而是拖累,没人会请这种家庭,不过王信不计较,两家人的话,多上一二个人也不要紧。
银子方面的话,当然不会乱钱。
至少按照一家人需要达到的温饱水平,至少过年过节的时候,还能买一套新衣裳。
“将军真是爱护百姓。”
曾直感慨。
他已经从亲卫们口中听到过,有个云南的游击将军,因为无故殴打百姓,被将军撞见,被将军打了三十军棍。
那游击将军一听就来头不小。
一般人谁会为了百姓来得罪同僚?
也只有将军了。
“我爱护百姓是有好处的。”王信笑了笑。
曾直一脸茫然。
不知道王信何意。
王信没有隐瞒,解释道:“打胜仗的军队,一定比普通的军队要厉害,可大家都是两只眼睛一只鼻子,凭什么比别人厉害呢?”
曾直毫不犹豫道:“军备,军饷。”
“军备军饷的确很重要,可寻常的军队,差距又能大到哪里去。”
“士气。”
曾直又提出了一个。
王信点了点头,“那么士气又怎么来呢?”
曾直皱起眉头。
士气的来源多了去了,又回到军备军饷等等。
不过将军这么问自己,必然没有这么简单,难道关乎将军刚才所言的爱护百姓?
“做坏人容易,做好人难。”
“当一个军队能爱护百姓,具备了如此的思想,这样的军队士气一定很好,寻常的挫折也打不败这样的军队,往往还能发挥出令人不可置信的战斗力。”
王信毫不隐瞒。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越多越好。
要是听了自己的话,大周能多出几支对百姓好的军队,那自己就不亏。
曾直原在国子监读书,辽东本是军事重地。
过了一会。
曾直露出苦笑。
他有些明白了将军的想法。
可惜。
有几个人能像将军这样呢,白的银子,还是自己的钱,“高价”来雇佣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