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红楼兵圣笔趣 > 第390章 公判(第5页)

第390章 公判(第5页)

无论别人怎么做,自己只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走正确的路。

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就行了。

明知道不可为还要为止。

是莽夫还是枭雄?

大同的实力和局势,薛宝钗心里很清楚,特别是自家参与如此之深,她就算不想知道也不可能。

自己这回的赌注,仿佛下大了些吧。

薛宝钗有些小怕了。

王信见薛宝钗没有了话问,主动说道:“我想请薛家做几件事。”

“叔叔请说。”

“薛家在江南有海外的商贸,我想请薛家在江南出面,以关外开中法的办法,说动商船在海外来大周时,用粮食压舱,大同可以高价收购。”

“节度府应该没有这么多钱吧。”薛宝钗没有问多少钱收,而是问出了关键。

“大同节度府会把未来十年的税收用来收取海外粮食,但是现在节度府就需要用钱,所以节度府的十年总预期为七百万两,计划抵押四百万两,十年到期后,四百万两的抵押卷可兑换七百万两。”

王信拿出了一套方法。

商业需要一个有价值的投资项目。

比如铁道。

比如肥沃土地的开发。

或者关外农牧业开发。

除了一个良好的项目,还需要一个良好的信誉本书。

天下间还有比大同节度府对商业做得更好的地方?

不要说内地商人本质上是乡绅,权力如何如何大云云,这并不是商业,而是权力的运作,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种模式才不确定,带来的风险更加巨大。

大同背靠关外贸易,又有良好的商业信誉。

所以发行十年到期地方债务,王信认为问题不大,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以开中法的形势,这次的对象是海商。

“难道海外就没有天灾?”薛宝钗好奇道。

“海外当然也有。”王信笑道:“人家的官员与大周的官员没有区别,同样只认钱。”

历史上大明商人也有从朝鲜与日本购买粮食的记载,而且正值两国百姓们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时期,依然对外售卖大量粮食。

虽然海外运粮的效率不高,但是每种方法都去尝试,积少成多下来不也是一笔可观的数量。

每一笔粮食背后都对应了多少灾民的性命。

哪怕只多救一个也不嫌少。

他不嫌麻烦。

用尽办法,问心无愧。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