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军官八百几號人。
这还是裁减后的。
自己无论如何也看顾不过来,不少中下层校官,自己连面都没有见过,更多的校官往往也就说过几句话。
包括提拔的名单。
很多人都没有来得及见面。
比如听说李奇聚眾谋划的时候,有个校官就拔刀相向,眾人猜测纷紜,自己倒是很有兴趣见他。
奈何实在是抽不出空。
自己的宝贵名额原本也用不到他的身上,只是关於他的討论一直无法消停。
有的人认为不该轻用,应该冷落。
有的认为有功不赏容易让下面將士寒心,特別永兴军和天成军本就人心浮动。
王信所以才决定浪费一个名额。
然后决定提拔此人,才平息了这次的爭论。
加上大同军镇更为庞杂,原来的总督府留下的体系,里面大多数人王信都不信,就算目前相信的翟文这些人,哪怕他们本身就有不少毛病。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薛岩跑回去了京城,薛蝌却还是继续重用。
一个是这小子对自己忠心耿耿,二个是人才难得。
忠心的人不多。
有能力的人也不多。
忠心又有能力的人更是可遇不可求。
哪一个不是当做核心培养。
所以看在薛蝌的面子上,王信也没有和薛岩计较的心思,何况薛岩在京城不知道会说动谁来出面说和,反正先看著吧。
总之。
忙碌的日子里。
很快大同军发生了巨大变化。
比如按照惯例,国內调动军队时,如京营从京城出发去往山东青州,除了军队自身懈怠的口粮,平日里补充补给是由沿线州县提供。
因为青州是民乱,还没有设立大本营,所以军队先到,靠著自身的补给作战,等待后头的补给。
补给则由户部安排民夫运转,临时归於兵部管理。
而物资到了前线送入军营后,接下来物资运输,除了各部临时的口粮补给外,其余则由民兵负责运输和保护安全。
包括给骑兵打杂,帮骑兵照顾马匹等。
每名骑兵会配一二名民兵。
所以骑兵千总实际带领三百骑兵,加上四五六百民兵,这些民兵维持骑兵的补给和粮草,甚至配合骑兵作战,整个骑兵营近千人马。
那么现在大同西军。
三千铁甲骑兵,两千重弓骑兵,加上一万民兵,也就是十五个精锐骑兵营,带营將领为千总。
一名骑兵配两名民兵。
並不是字面意思,民兵不是说用来伺候骑兵,意思是民兵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