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西军,大量中下级军官和士兵支持总镇,更別提几位高级將领也对总镇很忠心,哪怕有些人別有心思,也很容易被察觉,或者根本没有串联的机会。
“时间过了这么久,就算一切顺利,恐怕也追不回所有,何况朝廷那边少的四十几万两,我想追也没得追。”
王信没有惊疑下面人的心思。
仿佛对张震等人深信不疑。
张震自个都头皮发麻,总镇为何这么相信自己?可自己都感到腿脚发软,赃是那么好追的?这要是传出去,多少军官要造反啊。
王信面不改色。
“追帐一部分;关外准备封关,从今往后收关税,商人经商赚钱,不能一点税也不交,所以没什么好商量的,也能补一部分,还欠多少的,最后找商行去借。”
王信一个个应对。
有聚眾昌的股本,还有薛家的关係,抵押贷款的话,借个二三十万两问题不大。
大头还得是追赃。
“追赃的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张云承小心道:“且不提事情闹得太大,朝廷那边的想法,只现在好不同意平復的局势,只怕又起了波澜,不如先缓一缓。”
追赃很容易以前朝廷的反感。
如朝廷少的那几十万两,这其中的关係可大了,更不提天下的舆论。
“只要底层士兵不支持,武官能闹得起来?”
王信不客气道:“你太高看他们了,而且不通过追赃,如何把这些还害群之马淘汰出去?”
张云承怔了怔。
一下子明白了总镇的想法,还要趁机改革。
再往深处想。
大量的武官被淘汰出去,换上总镇提拔起来的人,那整个大同军镇不就是总镇的一言堂了?
冯庸当初也只控制了永兴军而已。
风险很大,收货也很大。
只是。
太难了。
张云承心里对屋子里的几名天成军和永兴军的將领產生提防。
等他们出了这个屋子。
追赃的消息,肯定不日就传得满天飞。
就算其中有人支持总镇,愿意接受改变,可也不至於全部支持总镇,否则也太神了。
张云承已经有了绝对把握。
等消息传的满天飞。
又该如何收场?
太急了些。
总镇对永兴军和天成军的控制力度不够,只能依赖眼前的几个將领。
可张云承又不得不升起遗憾。
在兵部观政多年,又深知总镇情况。
恐怕大同兵变平息了,张阁老那边也会很快出手,不会给总镇太多时间留下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