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永兴军问题大的很,自己没必要出头,王信要是没有解决问题,他现在的威望多高,日后就会跌落的多狠,且看著吧,李奇压下心里的不平。
王信见没有问题,於是留下翟文等。
其余人散去。
“总镇大人连提標大人也没有留下,又把江提標送去京城,实际上就是打压。”有个佐击跟了上来,不服气的向李奇说道。
李奇回头看了看。
不是別人,正是佐击杨荣。
“不然怎么办?”
李奇没有激动,语气平静,猜测杨荣的心思。
杨荣压低了声音:“冯帅在京城想办法回来。”
“哦!”
李奇来了兴趣,“冯帅有办法回来?”
“有人透露,王信不是张阁老的亲信,使用王信是迫不得已,等解决了乱兵之事,要不了多久,阁老必然调走王信,冯帅正在动用关係。”
“走。”
李奇拍了拍杨荣,警惕道:“跟我来,我们找个地方说。”
杨荣连连点头。
杨荣是中军的將领,曾经与魏毅都是冯庸的亲信,担任佐击將军一职,各带领一千铁甲骑兵,后来在张文锦手里升为游击,继续带著永兴军精锐。
李奇不奇怪冯庸会联繫此人,而是好奇冯庸这回真的能回来。
相比较王信排挤自己,看样子要彻底掌控永兴军,那自己还不如支持冯庸回来。
翟文在大同担任官员多年,先后受到冯庸和张文锦重用,对大同的事务知根知底。
王信没有浪费时间。
天成城的张震,赵赫,大同城的翟文、陶升,以及魏毅等,还有从左云赶来的刘通,汤平等人。
严中正和张云程一文一武,负责处理三军的日常,以及三军关係的调和。
陆仲恆统筹大同物资,包括催粮。
曾直带著郑昂薛蝌,与翟文陶升等一起,共同整理整个大同军镇的军务,军备,物资等。
几日的时间。
每个人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不光要认识下面办事的官吏,更要从繁杂的公文里整理出自己需要的资料,都是些耗时耗力的工作,但又要儘快的完成。
只是虽然繁忙,可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大同镇不只是大同城。
除了边关和各处的兵堡,还有各处的县城。
县城归县令管。
但是军务归大同军镇管。
各县、各关、各堡的驻军情况,下发军餉和粮餉的帐本,还有各项物资的积蓄,以及有些兵堡修葺等等,其中又有实际发放等隱私帐册。
幸亏有翟文这些本地官员的帮助,虽然不敢保证全部理清楚,但也十之八九。
曾直是从事中郎,王信手下最大的文官。
所以曾直带著清算好的帐目,脸色沉重的告诉王信。
看到曾直的脸色,王信已经感到心惊。
自己做足了准备,也想到了许多办法,可最终还是要先摸清楚大同的底,窟窿到底有多大。
曾直没有一笔一笔的解释,总镇很相信自己,自己只需要报总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