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来赏赐,先遇到的是裁军,更过分的是军费还在拖欠着,光说裁军,裁了人家把拖欠的军饷补足给别人也行啊。
可谁都知道不可能。
如果朝廷有银子还会裁军?
正是因为没银子才裁军,结果倒好,裁军还要多发银子,那还裁个什么军。
整个大同军镇闹翻了。
不光是大同军镇在闹,别的军镇也在闹,只是大同军镇怨气最大,谁让大同军镇去年刚刚打过仗呢,拼了命换了这样的结局谁能甘心。
幸亏朝廷心里也有数,这次裁军唯独大同西军受到的影响最少,并没有强硬的要求。
可也只能尽人事而已。
终归还是要钱粮来说话。
按照周文的计划,别处他管不着,大同西军一万二千人就养了三千营兵,实在是有些多了,不过这些都是宝贝,自然是不愿意丢手的。
张吉甫也支持。
朝廷再怎么缺银子,每年挤一挤总能挤出来,不缺周文的一份。
所以在朝廷正常拖欠之外,内阁可以独补周文一年几万两银子的军费,可见张吉甫为了培养自己的嫡系,的确是拿真金白银。
如以前金陵应天营的刘齐,现在调去京营北军,每年也是给了不少钱。
几万两银子到了手里,出去要见效果。
什么效果?
当然是把大同西军控制住。
“也就是说一个聚众昌,一年里给大同西军提供了不下于十万两银子。”周文不敢置信的问道。
“恐怕不止十万。”
周文的亲信幕僚脸色同样难看。
这般比较下来,周文手里的五六万两银子还不到人家的一半。
难怪聚众昌在大同耀武扬威,有时候周文都想动手收拾一下,幸亏忍住了,这帮大户现在不光朝廷有人,手里有钱,还有枪杆子撑腰了。
“本镇以前见过王信,看上去性子沉稳,怎么做起事来乱弹琴。”
周文板着脸抱怨。
大同西军众将面对周文的时候非常团结,让周文无处下手,然后一个聚众昌形成了一股势力,同样令周文动弹不得。
有种面对刺猬的无力感。
“杨先生认为接下来该怎么办?”
“急不得。”
那名亲信幕僚缓缓开口。
周文面色恭敬,这名幕僚名气极大,原是周阁老的文书,有他的帮助,自己省了很多功夫。
“只怕张阁老那边催。”
周文脸色更黑,虽然知道幕僚说得对,但是心里忍不住的担心。
“镇台大人越急,他们越是紧密抱在一起对抗镇台,镇台越是不急,越是不动他们,他们自个都会闹起来,到时候镇台不费吹灰之力。”
“万一?”
周文面露迟疑。
大同西军不像别处,周文心里没底。
那幕僚信心十足。
“利益动人心,何况还牵扯到大同的那几家,不光镇台盯着西军,这块肥肉,想要吃到嘴的不少,其实镇台有帮手。”
“哦?”
“大同的这几家与镇台利益并无冲突,可以联合起来,各取所需。”